理论教育 同步课堂中的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同步课堂中的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有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在多个层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二)任务驱动教学与同步课堂同步课堂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有着突出表现,但是回归课堂本身,同步课堂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同步课堂中的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宁波市惠贞书院 王霞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罗毅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正成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浙江省于2019年启动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实践,其主要思路是借助网络通信与传播技术的优势,扩大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应用,促进城乡、校际的资源均衡配置,引领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互联网+义务教育”主要有四种实施形态,包括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其中,以同步课堂应用最为广泛。

同步课堂主要采用教育资源较优的城区学校和资源薄弱的乡村等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由城区学校(支援校)的授课教师利用互联网视频技术,同时面向本校和结对帮扶校(受援校)学生开展实时的互动教学。借助两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两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使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当前,各地教师针对同步课堂开展了大量实践,在感受到同步课堂扩大资源共享范围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在视频直播环境中校际互动不如面授课堂即时、高效;学生数更大、师生比更低、学生层次更多样的环境下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受援校学生通过直播视频学习易产生的生理疲劳与临场感缺失等问题。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宁波市惠贞书院在与灵峰学校、修人学校结对帮扶实践中,开展了以任务驱动组织规划同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同步课堂中的应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最早起源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内化。这类任务情境包括求医、面试、电话客服等。

已有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在多个层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将传统的知识授受行为变革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任务驱动教学将知识学习与应用实践整合,倡导知行合一,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评价、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再次,任务驱动教学应用方式灵活,既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实施;既可以作为小型任务活动纳入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之中,也可以设计为横跨多个课堂甚至整个学期的大型项目式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与同步课堂

同步课堂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上有着突出表现,但是回归课堂本身,同步课堂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挑战是师生比的降低,使主讲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特别是受援校学生,易使其产生孤独感,甚至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任务驱动式教学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情境式学习。借助情境性任务,它可以营造以用促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激励其深度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同时,任务的综合性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脉络,构建知识网络。

三、同步课堂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一般来说,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设计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一)情境导入,展示任务(www.daowen.com)

由于同步课堂班级组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支援校教师与受援校教师要协同备课。在开展同步课堂阅读课之前,不仅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常规性的预习任务,如熟悉课文中生字词、熟读课文等,还需要根据课文特色布置一些差异化的课前预习任务,如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文章主人公的生平事迹等。

在课前预习任务全部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贴近生活的情境,向学生展示在本次课堂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情境导入可以借助动画、视频等形式,也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典故或生活场景。例如,小学四年级《梅兰芳蓄须》一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侵略者表演,不畏威权,蓄须明志,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表演。在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京剧的视频片段,比如《贵妃醉酒》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适时抛出教学任务,分析梅兰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蓄须。这样任务驱动教学的情境设计与任务发布就水到渠成了。

(二)自主探究,细分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解构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这往往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同步课堂情境中,教学团队需要对任务再次进行细致划分,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学团队首先要根据任务分类。这一分类既要结合学情,也要根据教学要求,例如以文章写作手法、重点词汇等要素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步课堂支援校与受援校的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同时班级整体人数较多,学生阅读能力水平更加参差不齐,所以支援校与受援校教师在细分任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尽量设置中等难度的任务,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信心,同时也要设计若干带有挑战性的任务,由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和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在任务细分完毕之后,学生则进入自主探索阶段,通过阅读文本和小组讨论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梅兰芳蓄须》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将“梅兰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蓄须?”这一总任务隐藏在理解几个梅兰芳的小故事中,学生自主思考梅兰芳的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在这个阶段中,两端教师需要给自己班级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该任务分配中,教师将总任务细化成了不同的小任务,原本看似复杂难懂的总任务在经过拆分之后条理变得更加清晰,人物特点更加鲜明。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从字词、写作手法中学习人物记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凭借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无法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展同步课堂教学之前,两端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与数量,为每个小组分配合适的人数,保证每个学习小组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梅兰芳蓄须》一文的学习中,一个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系统地总结出几个小故事体现出来的梅兰芳的人物品格,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理解得最好的小故事来与全班讨论交流。同时,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在学习任务单中,教师需要提出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应关注的问题,也需要设计活动成果展示环节,随机或者让小组指派一个学生代表该小组汇报,给每个学生都增加“危机感”,督促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四)展示总结,评价提升

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需要让小组进行阅读任务成果展示。展示完毕之后,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对该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而且需要组织支援校与受援校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缩小两端学生的距离感,增加“班级感”。在评价过程中,两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同步课堂两端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阅读的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任务完成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尽量做到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整个任务的完成度进行形成性评价,尽量做到最公平的肯定。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两端教师应给予他们一些鼓励,肯定他们在每次任务中做出的努力,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提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侧重于对该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包括最终成果展示、小组讨论内容、小组交流方式等,以教师评价和组内成员评价共同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论。

四、成效与反思

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同步课堂的语文阅读课程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再到创新的输出式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参与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任务的确定与划分需要两端教师进行细致的规划,这也促进了两端教师的交流,通过合作备课、授课、教研等形式,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作培.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226.

[2]赵龙忠.略谈“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1(06):64.

[3]沈迎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5):247.

[4]杨礼艳.任务驱动,启发学生自学——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36):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