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惠贞书院 孟晓宁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指出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借助互联网构建城乡同步课堂已经成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之一。
包括城乡同步课堂在内的教学情境与有效学习的发生均十分依赖高质量的互动。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说,学习者的学习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建构意义、形成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通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这启示我们在设计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正视学习者的已有基础,创设合理的情境,并借助活动设计引发高质量的师生、生生互动,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然而,相比传统线下面授课堂,城乡同步课堂高度依赖双向音视频技术等方式开展互动,容易出现互动形式单一、互动频次低、学生覆盖面小、互动反馈不及时等现象,限制了互动对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作用。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介绍了“IRS即时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简称IRS),创设、提升城乡同步课堂互动模式的策略与方法。
即时反馈系统是一种使用应答器、移动终端等反馈终端,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即时反馈信息给教师的一种教学系统。这一系统突破了“个体提问、个体回答”的传统课堂反馈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反馈终端即时发送测验结果、选项等学情信息,系统同时接受所有学生的答案,并以视觉化图表等方式呈现统计结果或明细,由此可以辅助教师借助学生反馈信息构建更具互动性的教学。
2000年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即时反馈系统在面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均已开展了持续的研究与实践。综合有关研究,其在传统课堂中应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开展教学前的学情前测、教学活动时的随堂测验以及教学结束后的成效检测等,由此为教师提供即时的学情数据以支持后续的教学决策;此外,即时反馈系统也广泛地应用于竞赛式教学、学生学习心得与建议收集等,以便于构建更具互动性、民主性的课堂。
二、城乡同步课堂实施互动的困境
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学与教的理论明确了互动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互动设计持续成为教学设计中被重点关注的内容。城乡同步课堂,相较于传统面授课堂,因互动需要,通常要以技术为中介开展实施,因而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同步课堂中的互动现状,反映了其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互动频次低,学生覆盖面小
要使互动发挥对学生知识建构的作用,必要的互动频次不可缺少。在同步课堂情境中,虽然采用双师协作的方式,但主要的互动组织者还是执教教师。这种情况下,同步课堂实际上进一步降低了师生比。与此同时,技术中介的互动成为主要形式,但由于传输速度慢、信号不稳定、画面不清晰等原因,往往也会滞缓互动的时效。两相叠加,使得同步课堂中互动的频次较传统课堂降低,学生参与互动的覆盖面更小。
(二)互动形式单一,反馈不及时
在传统课堂中,面对面交流的便捷使得组织对话、讨论等成为课堂互动的常态。但在同步课堂中,诸如讨论之类的互动,无论在时效性上还是在课堂管理难度上,都给执教教师带来极大挑战。因此,网络对话成为当前同步课堂互动较为倚重的形式,甚至在个别情况下,教师会大量采用举手示意的形式来组织一些需要全员参与的互动。
这种技术上的限制客观上也导致了师生之间信息的反馈滞后,学生无法迅速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回应,而教师也较难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影响了教学实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学生问题解决延误、学生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动机水平下降等问题。
(三)浅层互动多,深层互动少
在传统教学互动方式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从而影响其在同步课堂中的实施效用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随之产生,那就是这种互动的不充分也导致了互动的不深入。
在当前的很多同步课堂中,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加快教学进度,往往只在一些简单问题上设计互动,而缺少可以引发学生深层认知冲突,并引发高质量学习的互动场景。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部分互动停留于反馈学生答案的正误,却忽略了对人物情感、主旨思想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及思考过程的呈现。这种情境下,学生往往也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完成指定任务,互动流于形式,知识内化不够深入。
三、即时反馈系统促进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结合同步课堂中实施有效互动的挑战与即时反馈系统的技术优势,研究者在实践情境中对上述两者在教学互动中的支持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在以下方面提升了当前同步课堂的教学互动实效。
(一)全员参与,构建更即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回路
前文已经述及,如果在同步课堂中采用传统师生语音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互设计,则往往由于师生比、技术传输效率等原因,无法实现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影响互动的频次与覆盖面。(www.daowen.com)
但在即时反馈系统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必要的师生视频对话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情境,将视频对话设计为基于不同教学问题的随堂检测活动。此时,所有学生,无论与执教教师同处一室,还是身处远端教室,均可以通过反馈终端即时、便捷地以技术中介的方式,让学生反馈实时的学情数据,某种程度上使得在同步课堂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
现有的即时反馈系统往往也提供了便捷的数据统计与可视化技术,使得教师可以在这一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便捷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借此来了解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施成效,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决策提供支持,实施更加精准的教学干预。例如,在学生回答教师的一个问题时,若按键答题的速度较平时快,那么说明此测试题目的难度较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简化教学流程,反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重点说明题目内容。
此外,即时反馈系统这一便捷的信息流转机制,也为学生反思自身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提供了支架。例如,在执教《灰雀》一课时,学生在回答“列宁为什么要问灰雀‘昨天你到哪里去了’而不问那个男孩”这一问题时,错误率较高,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即时反馈系统实时呈现的评阅信息其实也为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了起疑、反思、提升的情境,有助于其学科思维水平的提升。在教师针对性地对难点进行解释后,二次提问同类问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得到提高,这也说明这一机制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丰富互动形式,引发学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
即时互动系统实质是借助网络技术建构了一个以电子化信息为中介的传递系统,借助终端也为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的建构提供了极大灵活性,从而也为课堂互动的实施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首先,以研究者所使用的HiTeach即时互动反馈系统为例,系统内置的随机挑人功能可以避免教师在选择互动学生时,过多受到经验或者不自觉的喜厌影响,从而给予两端学生更公平的参与机会。同时,这种随机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营造了一种督促学生随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氛围。
其次,多数的即时反馈系统也提供了抢答功能,即教师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主动来抢答。由于电子信号传输速度快,无论本地教室还是远端教室的学生均有同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
最后,即时反馈系统也可以为参与互动的学生计分,且这一计分功能既可以面向个体学生,也可以面向某个学习小组。借助这一计分功能以及配套的可视化图表呈现技术,教师可以用一种便捷的方式在同步课堂中实施竞争式的教学活动。而这种竞争性的学习,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引发深层互动,促进深度理解与思维发展
如前所述,在同步课堂中应用即时反馈系统,一方面提升了师生、生生间信息传递的效率,使得互动的实施更加高效;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形式。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改变使其可以有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引发学生更深层的认知投入,可以借助灵活的组织形式来引发学生之间、校际的差异化观点的碰撞,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建构和思维发展。
例如,在移动终端和即时反馈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研究者在执教《女娲补天》时,可以同时组织两端学生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地借助这一技术环境获取每一小组的学情,针对性推送后续学习资源与学习任务,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针对每一小组的协作学习进度,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实践证明,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扎实的掌握,各小组也对文本背后的文化含义、语言特点等语文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四、小结
总的来说,在同步课堂教学情境中合理地利用即时反馈系统迅捷、灵活的信息传递特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可以为同步教学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互动。这既有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同时,即时反馈系统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的课堂参与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并引发学生更深层的认知投入,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更深入、更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君明,贺志强.基于IRS的课堂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01):116-121.
[2]张晓彬,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IRS)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87-88.
[3]周玉霞,朱云东,刘洁,等.同步直播课堂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3):52-57.
[4]陈洁媛.“互联网+教育”城乡同步互动课堂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5):19-20.
[5]姚亚杰.国内同步课堂文献综述[J].开放学习研究,2019,24(04):41-45+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