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同步课堂”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形式,但在实施同步课堂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同步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理念与模式,这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同步课堂”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宁波市修人学校 朱优优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直是当今重点关注的话题,而“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开放、共享、协作的优势,打破时间、空间的阻隔,促进城乡师生交流,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联网+同步课堂”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形式,但在实施同步课堂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互联网+同步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理念与模式,这给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一,执教教师要面临一对三的课堂管理模式,这给支援方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其二,由于受援方的学生与执教教师处于异地,对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的处理也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其三,支援方学生与受援方学生的差异,给支援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调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同步课堂”对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中的“同步课堂”是指在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网络视音频技术,将中心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师采用的课件等画面同步传送到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的班级画面也同步传送到中心学校,从而实现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实时同步互动教学。课堂管理行为是指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包括课堂物理环境管理、课堂规则和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氛围管理、课堂师生关系的管理和问题行为的处理五个方面。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内容和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取自编问卷的方法,来了解“互联网+同步课堂”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现状。综合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选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编制问卷,表中的“很不符合”为1分,“非常符合”为5分。教师问卷包含课堂物理环境管理、课堂规则和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氛围管理、课堂师生关系的管理和问题行为的处理五方面内容,共24道题项;学生问卷包含课堂物理环境管理、课堂规则和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氛围管理和课堂师生关系的管理四方面内容,共24道题项。具体可参考表1问卷维度说明表。

表1 问卷维度说明表

问卷编制完成之后,研究者开始进行试测,去除重复问卷、数据缺失等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7%。接着,利用SPSS17.0软件对最终所得数据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Cronbach’s Alpha系数在0-1之间数值越大代表量表信度越高。教师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57。学生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62。两份问卷的信度比较好,整个量表比较理想。在此问卷的基础上,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以更全面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

三、结果与讨论

(一)同步课堂中课堂管理现状

1.硬件设施齐全,但有待升级与维护

在“互联网+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物理环境对教与学影响较大的是网络和一些硬件设备,比如摄像机、电子白板等。通过调查发现,92.53%的学生认为在同步课堂中电脑运行良好,94.39%的学生能清楚地听到对方老师与学生的声音,95.32%的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投屏上的课件内容,这表明硬件设施已达到基本要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值大于0.05,即课堂物理环境对于远近端学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目前同步课堂仍存在网络卡顿以及收音效果不佳的问题。虽有技术人员支持,但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是必然的。

2.双方课堂纪律维持均存在困难

教师调查问卷显示,教师在同步课堂前都会向两端学生说明课堂纪律与规则,主讲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时都有明确的要求与指令,在教学常规管理上也做得很到位。虽然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很重视,但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只有54.2%的学生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听从老师指挥。通过访谈了解到同步课堂开展前期的确经常出现课堂无法安静的情况,学生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但仍旧存在少量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受援方教师作为辅助教师还能够及时通过言语提醒,但支援方教师由于是主讲教师,有时要兼顾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纪律的维持就有所减弱。

3.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但互动方式单一,缺乏深刻性

问卷调查与访谈中可以发现,98.13%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和期待同步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的老师与同学,使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同步课堂开展时间较短,目前主要授课方式还是教师主讲,师生交互方式仅限于问答,深度交互性不够,且会存在主讲教师与两地学生互动频次不均衡的问题。不同学校之间的生生互动几乎为零。

4.双方教师默契配合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在教学课堂之中出现的,消极作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扰乱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打乱课堂秩序的、违反课堂常规的所有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同步课堂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行为是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没有及时参与课堂活动、仪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的骚动等。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到支援方教师与受援方教师在课堂开始前是做好协同分工的,有专门维持纪律、解决突发问题的教师,一般都能协调并处理好问题。

(二)“互联网+同步课堂”中课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异地课堂临场感弱

同步课堂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了互动的无延迟传送,但师生基于屏幕影像的交际无法等同于面对面的交流,加之技术和设备有待完善,同步课堂无法创造临场感。受援方学生对支援方教师较为陌生,信任感和敬畏感有待提升。主讲教师也不能及时地通过屏幕捕捉到学生的反应并即时反馈,最终大大降低受援方学生课堂真实体验感。个体学习投入度是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同步课堂开展初期,学生大多会对这一新鲜事物表现出好奇等积极情感,从而不自觉地加深投入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开始经历“疲劳期”,兴趣有所下降。(www.daowen.com)

2.两端学生差异明显

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存在客观差距,同步课堂学生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支援方教师往往无法顾及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造成支援方学生“吃不饱”、受援方学生“吃不着”的现象。当教学的基本任务无法完成时,教师也无心关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良好的体验等其他因素,同步课堂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

另外,由于同步课堂人数较多,支援方教师精力有限,往往难以兼顾三个不同状态的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支援方教师通常都会潜意识地以更为熟悉的近端课堂学生为主,致使异地课堂学生陷入“被边缘化”的不良境地,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屏幕的互动,师生交流缺乏真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若受援方教师再不注意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受援方学生不主动交流协作,会更影响同步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尚且如此,课后的师生沟通更可谓寥寥无几。尤其是面对受援方学生在同步课堂中感受到的落差感等一系列心理状态,无论是支援方教师,还是受援方教师,都很少关注。

3.技术限制影响课堂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同步课堂的实现,其局限也成了同步课堂举步维艰的桎梏。首先,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然而目前技术还不足以支撑三地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这意味着同步课堂中的三地学生之间仍然处于“割裂”状态;其次,仅就师生交流来看,虽然同步课堂能够满足支援方教师与受援方学生的互动需求,但支援方教师的“课堂活动区域”却被限制在镜头可及范围之内,稍有不慎,受援方课堂的学生就无法“追寻”到教师;最后,同步课堂的设备镜头往往拍摄远景,缺少近距离的形象呈现,影响课堂参与者对于细节的捕捉,尤其是对支援方教师而言,难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细微表情和动作及时把握课堂情况。

四、建议

(一)基于城乡学生差异统筹教学安排

同步课堂涉及本地、异地双方课堂,双方教师应在课堂开始前充分了解双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根据城乡学生差异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支援方教师和受援方教师还应开展研讨会,共同备课,根据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一同分析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分工制作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在缩短城乡学生差异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同进步。

(二)双方教师密切协同有序组织教学活动

课前双方教师针对学情展开讨论并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与课上教师的实时组织、监督与引导是同步课堂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受援方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适时、适当的辅助工作,不仅要注重在学习行为上与支援方学生保持一致和同步,还应该注重学生思维活动上的跟进,对于有困难的任务要进行积极指导。如在各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时,两端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各自带领班级开展讨论并组织小组汇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支援方教师也应全面了解受援方学生的情况,与受援方教师精诚合作,传递理念与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三校学习共同体。

(三)加强交互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离不开教师设计的交互活动,包括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同步课堂异地同步上课的特性对这两类交互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们一定要在备课环节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利用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多设计师生与生生交互活动。比如开展项目式学习,两端课堂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分组形式,针对同一任务开展小组活动,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两端学生也能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不适合项目教学的课堂,一方面可以设置答疑环节,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促进两端学生之间的交互;另一方面,可以从常规活动,比如课堂测验、课堂纪律等方面入手,交叉合作组成小组进行比赛,增进两端学生感情的同时也能够维持课堂纪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交互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对同步课堂来说,课后的师生、生生交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融合。虽然是同步异地上课,但支援方教师和受援方教师除了通过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交流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内容,同样也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地交流的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两端师生的情感交流。

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打磨与改进,同步课堂的课堂管理也不仅靠两端教师完成,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从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经验交流等多角度一同推进同步课堂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R/OL].(2015-03-16)[2021-09-12].http://www.gov.cn/premier/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2]卡洛琳·M.埃弗森.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第8版)[M].王本陆,赵靖,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25.

[3]金泓.垄上数字学校: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3.

[5]常咏梅,张乐,李玥琪,李华.同步直播课堂远端教师助学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1):116-121+128.

[6]邵光华,魏侨,冷莹.同步课堂:实践意义、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0):70-76.

[7]孙金梅,王雅楠.浅谈翻转课堂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的挑战[J].才智,2019(29):82.

[8]姚亚杰.国内同步课堂文献综述[J].开放学习研究,2019,24(04):41-45+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