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互联网+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童兆平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2020年,评定15个省级“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开展深度试点。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用实践要明确其内涵。

互联网+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应用推广部 童兆平

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变革力量。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将教育信息化作为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已成为当前教育品质提升与均衡布局的一个重要实践领域

一、“互联网+”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演进

(一)“互联网+教育”的演进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渐趋广泛和深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思维探索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路径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2017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把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作为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的七大重要举措之一[1]。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网络教育”。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互联网+教育”,更将“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2]。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3]。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4]

2019年8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5]这标志着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我国教育资源共享应用与均衡配置,并带动教育品质共同提升,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政策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互联网+教育”的浙江实践

在浙江,以技术弥补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促进乡村学校提质增效的实践由来已久,经历了“点、线、面、体”持续推进的实践历程。

21世纪初期,浙江省以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等三种模式,持续推进了两轮“农远工程”,传送优质教育资源到农村学校,实现“点”的辐射;2018年,基于录播系统试点“城乡携手、同步课堂”的试点,35对(70所)学校,以教室与教室的连接,增进城乡课堂教学的协同,实现“线”的连接;2019年,“互联网+义务教育”千校结对工程被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面”的共享。2019年,全省1458所、785对中小学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共开展5万余次四类帮扶活动,参与师生累计236万余人次。2020年,结对帮扶学校扩面至1600余对(3000余所),覆盖全省60%左右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各类帮扶活动共开展9.6万余节(次),参与师生384万余人次。2020年,评定15个省级“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开展深度试点。2020年,以“互联网+义务教育”实践为有效载体和创新形式,着力探索和构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重点在体制机制上探索改革创新,打破校际管理藩篱,力求在人财物管理、教师资源调配、绩效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浙江以“互联网+”撬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变革,让技术赋能教育均衡,聚点成线,连线及面,由面到体。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路径

依托技术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需要有清晰的路径规划与实施架构,从实践层面深入运作,发挥技术赋能作用,必须要在技术支撑、应用实践、体制机制三个路径上厘清层级与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时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图

(一)需求驱动构筑技术支撑路径

2018年,浙江省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录播系统为支撑,开展结对学校网络远程同步课堂试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针对技术环境建设问题,一方面,基于技术与需求的结合点,理性地引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另一方面,在强化技术基础保障的同时,关注“人技”结合问题,将技术的局限性与人的创造性有机融合。“互联网+”时代,技术环境的建设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推动“互联网+教育”的网络环境均衡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偏僻、贫困的农村、山区、海岛学校、家庭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减免贫困家庭的流量使用费用,努力实现家家校校有宽带,家家校校有终端。二要加大对教育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在教育领域的部署,构建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努力将“5G+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列入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构建技术赋能的“互联网+教育”技术环境。三要创新“互联网+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主体作用,并建立国家顶层设计,国家、省、市、县分级负担机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引入“运营商”等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教育”网络环境建设,引进企业、科研机构探索AI、大数据、5G等技术在“互联网+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二)生态理念谋划应用实践路径

技术为城乡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核心在于应用实践。尽管技术的功效已有预知,但如何充分借助技术优势进行实践研究,并形成卓有成效的应用实践模式,仍然是技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义。

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用实践要明确其内涵。一是,城乡结对帮扶,不是你强我弱,而是优势互补。城区学校有其优势,乡村学校同样也有其独具特色之处,结对学校间在有效梳理双方优势、需求的基础上,着力结对学校差异互补共同发展。二是,“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融合创新,要严格遵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关注“技术伦理”问题,科学、理性、适切、有效地推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鼓励各地各校创新实践,从而提高教育帮扶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各地各校要在明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的应用实践。

1.技术赋能共享数字资源的应用实践模式

城区学校办学水平、教师专业能力、学生综合素养、办学条件等相对优于乡村学校,但乡村学校也有其独具特色之处。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城乡学生通过屏幕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测试、同步答疑和辅导,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同频共振。技术赋能下的城乡数字资源共享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借助技术,大力推进城乡同步课堂和远程专递课堂,助力乡村学校师生走进名校名师课堂,扩大名优教育资源辐射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补齐乡村教学短板。以技术为桥梁,城区学校协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综合性、拓展性课程,让乡村孩子享受正常的、专业教学的国家综合性课程,从而提升乡村孩子的综合素养。

反哺差异特色课程。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地域、文化、资源等优势,向城区学校反向共享特色资源与课程,从而缩小城乡学校差异共同发展,让乡村学校、教师、学生同样在结对过程中有充足自信。(www.daowen.com)

优化资源供给模式。一方面,国家、省级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持续推进,由资源汇聚逐渐迈向资源服务与融合应用,为师生的选择性资源应用与学习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区域或学校资源共享平台,创新资源应用模式,为城乡学校、孩子提供泛在的、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

2.技术赋能助力教学教研的应用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始终是城乡学校结对的主战场,应以教学应用、教师研修为着力点,来推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技术赋能下的教学教研应用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协同线上线下教研。面对通过屏幕组建的虚拟大班,不同学校、不同师生,通过网络与屏幕实现了资源共享,也调动起城乡教师的研修协同。此外,师生互访能增进校际交流、文化共融,从而有效提升线上的协同成效。

互通网络教学角色。“互联网+”时代冲击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等问题暴露无遗。同步课堂中的教师既要关注本班的孩子,还得照顾到对方的孩子。针对同步互动课堂等网络授课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有待探究,主辅教师职责亟须划分与联动。

共促教师专业成长。在前期的问卷调研中,90%左右的受访教师认同“网络研修”将会是“互联网+义务教育”实践中最具成效的形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让教师积累个人课堂教学实录、资源更加便捷,还为教师的自我反思、城乡学校共同开展网络研修提供平台,极大地拓展了乡村教师的教学视野、教育理念与行为,从而助力城乡教师的专业成长。

3.技术赋能支撑协同办学的应用实践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数字化平台集成应用和业务流程再造,突破城乡学校物理空间的制约,降低传统手段人财物的运作成本,扩大常态化、大规模应用优势,着力将以强带弱、单向帮扶、线下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城乡教育协同体,转型升级为全向互动、多维协同、差异互补、线上线下联动的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学校融合型教育共同体,通过城区优质学校一定期限内托管乡村学校,统一法人,城区学校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的深度介入,办学水平捆绑考核等举措,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共体人事、财务、管理的统一。

共建型教共体。城乡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通过办学水平捆绑考核、教师综合调配等一体化的办学体制优势,借助技术支撑,有效破解教研成本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少,完小无法高质量开齐、开足综合性课程等现实问题。

协作型教共体。省内初始的“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多数属于协作型教育共同体,每所学校都是独立个体,在运作机制上更为灵活,通过愿景协同、机制协同、项目评估等举措,在促进城乡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技术装备的协同与管理、结对活动开展的时空限度、校情师情生情差异协同等方面也面临了诸多挑战。

(三)系统思维构建体制机制路径

技术促进城乡协同发展,需要充分借鉴数字化改革的思维,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撬动城乡教育共同体管理体系变革,激活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活力。

技术革命在本质上是一场制度革命。“互联网+教育”要取得理想效果,实现教育新生态的重构,亟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一是制定约束性的规范制度。通过制度以解决“互联网+教育”发展的良莠不齐、混乱等新问题,促进“互联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比如,《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相关内容。二是制定激励性的规范制度。通过制度引导,激发各方积极性,促进“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比如,从中央到各地的鼓励发展“互联网+教育”、鼓励线上教育消费的有关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教师网络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线上教学支教经历折算、教师线上授课报酬、共同体学校职称评定倾斜政策等方面做出规定。三是制定再造性的规范制度。对现有的教育制度提出革命性的主张,构建起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新生态相适应的规范制度。比如,基于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招生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等制度的优化完善。

三、反思与展望

“互联网+”正在触发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互联网+教育”是对教育各要素的全面重构,其核心在于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创新实践,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大规模的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活动,为更加深刻理解“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契机。为推动“互联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厘清“互联网+教育”发展历史、本质及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应该紧紧围绕“互联网+教育”的网络环境、学习空间、教育共同体、资源服务、教育治理、教育制度体系等方面,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着眼“互联网+教育”生态重构。着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刻不容缓[6]

浙江省教育基础较好,但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和追求美好教育的需求亦大,更要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资源整合力度,创新组织运行机制,更深入挖掘“互联网+”潜力,努力探索形成具有浙江印记的技术赋能教育均衡的经验,并为全国提供“互联网+教育”的浙江方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0)[2021-05-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3)[2021-05-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1-05-12].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2021-05-12].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深化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促进公平竞争提升市场效率等[EB/OL].(2019-08-28)[2021-05-12].http://www.gov.cn/xinwen/ 2019-08/28/content_5425324.htm.

[6]雷朝滋.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刻不容缓[J].中国教育网络,2020(01):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