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规划是移民安置实施的蓝图,是恢复和发展移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措施,同时也是合理确定移民补偿投资的依据之一。根据国家颁发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精神,结合江垭水库的实际情况,江垭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1)积极贯彻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移民安置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抓住江垭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的契机,带动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为移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条件,逐步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2)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规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妥善安置好水库移民。
3)移民安置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库区资源,在保证移民有一定的土地资源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扩大生产门路,增加收入,从而使移民安置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4)移民安置要坚持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学,四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和移民资金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智力开发和科技投入,促进库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移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5)移民搬迁应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并合理规划交通、用水、用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便于管理。
6)专业项目的迁改建规划,根据原标准、原规模,恢复原功能,结合移民生产开发和居民点布局综合考虑,优选经济合理的改建方案。
7)移民安置规划的设计水平年根据枢纽工程进度要求采用1998年。
(二)移民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既要考虑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又要注意区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库移民安置的关系,即尽可能按现行政策合理解决移民的交通、电力、水利、通信、广播电视、科技教育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又不包揽社会事务,正确处理补偿与发展的关系。按照《条例》规定,移民安置实行前期补偿补助,后期生产扶持方针,能够近期投资解决的不放在后期,该后期解决的不放到近期,通过移民资金、科技、信息、劳动的投入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库区社会、经济沿着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库区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移民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见图12-1。
(三)农村移民安置任务
1.生产安置人口计算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因受水库淹没影响而失去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土地等)需要重新安排生产出路的农业人口,它包括基准年(1994年)人口和规划设计水平年(1998年)人口,前者是根据各村组受淹耕地面积及淹没前人均耕地数量计算的。
图12-1 移民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图(www.daowen.com)
设计水平年人口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及增长的年限确定的,经计算,江垭水库基准年生产安置人口为15293人(湖南13456人,湖北1837人),规划设计水平年(1998年)生产安置人口为16159人(湖南14171人,湖北1988人)。
2.搬迁安置人口计算
搬迁人口包括房屋受淹没和耕地(或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被淹无后靠条件,以及因水库蓄水而产生浸没、塌岸或造成断路、断电、断水且无法恢复或不易恢复需搬迁的人口。搬迁人口的计算方法与生产安置人口的计算方法相同,根据计算江垭水库基准年搬迁人口为12841人(湖南10854人,湖北1987人),规划设计水平年搬迁人口为13514人(湖南11364人,湖北2150人)。
(四)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标准
江垭水库移民的93.3%为农业人口,根据我国水库移民安置的实践经验,农村移民安置应以农为主,以土为本。根据淹没前人均占有耕地、人均粮食、经济收入等情况,在保证不降低移民原有生活水平且有发展余地的条件下,经综合分析和投入产出计算,其安置标准如下:
湖南慈利、桑植后靠人均安置标准分别为:水果0.133hm2,茶叶0.167hm2,木本药材0.133hm2,干果0.267 hm2,网箱养鱼0.1 hm2。外迁安置标准:慈利县外迁区移民安置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安置标准为:水田根据不同等级0.04~0.067hm2,旱地0.013~0.027hm2,林地和可垦荒地0.03~0.067hm2;桑植县外迁安置标准,以种粮为主的耕地0.1hm2,林地和可垦荒地0.067hm2;以种植水果为主的果园0.1hm2,山林0.067hm2。
湖北鹤峰县以种植业安置的移民人均水田0.1hm2,或旱地、园地0.133hm2,此外集中安置的移民人均柴草山0.067hm2;以第三产业安置的移民抚养系数0.9。
(五)移民安置方案的比选和优化
1.后靠方案
江垭水库的移民安置方案随着工作的深入、认识的深化和世行对非自愿性移民的要求,前后经过几次调整,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受故土难离、移民不外迁、资金不外流的传统思想影响,移民安置方案主要是库周后靠,安置方式以大农业为主,生产开发项目主要在海拔800~1300m的四方台、三汉溪,开发山地资源,种植杜仲、黄柏、厚朴等三木药材、果树和林木,少量的移民从事水产养殖或安置在第二、第三产业。湖南部分规划开发三木药材1060hm2、茶园300hm2、果树80hm2、水产养殖80hm2,乡镇企业安置少量移民。湖北鹤峰移民均后靠在本乡本村开发和调整土地安置。
2.外迁与后靠相结合
上述方案在初步设计审查时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要考虑给移民适量的耕地。世界银行移民专家深入库区实地考察,访问移民户后提出:三木药材生产周期长,且大部分开发地点在海拔800~1300m的高山上,开发难度大,建议要尊重群众意愿作多个方案供移民选择。加上第一期围堰移民搬迁时不愿意上山开发山地资源,因此在技术设计阶段进行移民实施规划时,拟定了库周后靠、外迁与后靠相结合两个方案进行比选和环境容量分析,并征求移民群众意见,库区淹没范围内土地资源虽然较丰富,但水库淹没后余下的可开发土地资源海拔较高,坡度较大,难以达到预期开发效果,且开发项目受益周期较长,正常受益一般在10年以上,如果移民全部后靠安置,移民在3~5年内生活难以自行解决,适当外迁部分移民可缓解库周土地资源压力,不仅给后靠移民留有较大的发展余地,而且可使库区土地资源的利用得到良性循环,使库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选择的外迁区为丘陵、平原地区,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环境容量较宽裕,当地干部、群众欢迎移民迁入,安置地点大部分靠近城镇区,交通、饮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调整划拨土地后,移民从事农业生产,不改变原有职业,且当年即可受益,加上邻近城镇,市场信息较灵敏,创收门路较多,设计单位通过深入农户访问、座谈和发表格进行分户移民意愿的调查,库区大部分移民要求外迁到条件较好离县城较近的零溪等安置区。经过综合分析比选,采用外迁与后靠相结合的方案。湖南规划部分外迁安置8432人,占安置人数的59.5%,主要是调整划拨土地进行安置,库周后靠安置5739人,占40.5%。湖北规划部分外迁安置1284人,占安置人数的60.8%,主要是调整划拨土地进行安置,后靠安置827人,占安置人数的39.2%,安置途径仍以大农业为主,少量的第三产业和其他安置。
在移民实施过程中,湖南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根据实施的经验,不断优化安置方案,为了减轻库周后靠的压力,增加了投亲靠友、自谋职业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外迁安置项目。湖北鹤峰县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一是库区耕地防护面积由13.6hm2扩大到19.73hm2,既保护了珍贵的耕地资源,又减少了安置人口和搬迁人口;二是外迁增加县内安置195人,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库周后靠的压力,库区最终后靠为4880人,其中慈利县为1306人,桑植县为2833人,鹤峰县为741人,占移民安置总数的13888人的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