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地质概况
江垭水库位于洞庭湖水系澧水一级支流溇水的中游。溇水干流全长209km,发源于湖北鹤峰县,自淋溪河以上为上游河段,属鄂西山区;淋溪河至江垭为中游河段,属岩溶中山峡谷区;以下至慈利为下游,地形较为开敞。江垭水库从江垭坝址至淋溪河全长66km,包括了整个中游河段。
流域范围内主要分布有寒武系至白垩系地层,缺失石炭系,其分布特征是:上游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建造为主,中游以志留、泥盆系砂页岩建造和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岩建造交替分布,而下游则以二叠、三叠系碳酸盐建造及侏罗、白垩系红色岩层建造为主要特征。地层累计总厚度达6000~7000m,岩浆活动极少。
(二)区域构造稳定性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武陵雪峰隆起带的东北段、湘西北联合弧形构造的中部。在流域范围内主要分布有两个构造体系:
1)北东东向构造为该区的主导构造,主要由东山峰隆起、石门—桑植坳陷和武陵山隆起组成。隆起均为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组成的复式背斜挤压带,以箱状或假线状紧闭的褶皱和逆冲断层为主;坳陷界于隆起之间,组成比较宽展的复式向斜褶皱带,形成一系列由西向东竖边幕式排列的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的背向斜。(www.daowen.com)
2)北东向构造。在流域的外围与洞庭湖沉降带毗邻地带,还发育有走向0~30°以顺扭为主兼有压性的断裂,沿隆起带东侧断续出现。
江垭水利枢纽区域地质构造见图3-1。
区域的主要地震构造为慈利—大庸断裂,距坝址最近为35km。据历史记载,沿断裂线1786年在大庸(距坝址57km)曾发生5级地震,1781~1842年在慈利(距坝址39km)发生3~3.5级地震,近期有微震记载20次以上,但震级均小于3.5级。江垭库区无大断裂通过,历史上该区内亦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据国家地震局广州地震大队于1975年8月11日提出的《湖南慈利(江垭水库)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正式提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2年11月25日《湖南江垭水库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初步意见》正式提出:江垭坝址不存在发生大于5.0级中强地震的基本条件。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