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垭水库是澧水流域第一个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也是部、省联合进行流域开发的第一个工程。大坝高131m,是当今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下厂房总装机300MW,是湖南省最大的地下水电站。工程于1995年7月开工,1999年底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了8个月。水利部能和湖南省政府携手组建澧水公司,把澧水流域第一个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高速度地修建起来,并已正常运行7年。当时作为水利部负责人亲历澧水公司组建及江垭工程建设,我备感欣慰。回顾当年,虽时光流逝,但一些重大事件还历历在目。
为了开发和治理澧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水利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澧水做过不少勘测设计工作。1985年提出了江垭工程的初步设计,并经水利电力部审查批准,计划于“七五”期间作为电力项目上马。1988年,洞庭湖区遭受了严重的秋汛,洪水灾害再次引起了人们的警觉。水利部和湖南省政府取得了共识,一致认为澧水流域规划必须以防洪为主。为此,对澧水流域规划和江垭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江垭工程的开发以防洪为主,预留防洪库容成倍增加。
1998年,澧水发生特大洪水,全流域超历史最高洪水位。江垭水库在施工期便有效地拦蓄了支流溇水的洪水,削峰60%,从而大大降低了沿河慈利、石门、澧县、津市的洪水位,减少了近10亿元的洪灾损失,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实践表明,澧水的开发目标,包括江垭工程,以防洪为主是正确的。
江垭工程早在1985年通过了初设审查,但“七五”期间未能上马,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困难。兴建江垭工程利国利民,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但全部由国家投入,一时难以实现;如由地方独办,也力不从心。为了探索流域开发的新路子,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经过湖南省政府申请,水利部认真分析研究,确定选择澧水流域作为全国部、省联合开发的第一条试点河流。这是因为澧水是洞庭湖水系中洪涝灾害最为严重,并且又是一条没有防洪控制性工程的河流,下游防洪标准仅4~7年一遇,远低于全国七大河流已达到的防洪标准。加上流域上游为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是全国重点扶贫区,流域经济亟待振兴。因此,开发澧水,治理洪涝灾害,缓解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振兴流域经济,任务十分紧迫。
基于以上情况,1992年10月水利部和湖南省政府签订了联合开发澧水的协议,组建了流域开发的经济实体——“水利部、湖南省澧水流域水利水电综合开发公司”(简称“澧水公司”),负责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促进了江垭工程的开工。
江垭工程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改变坝型。江垭水库泄洪流量大,河谷狭窄,初步设计为常规混凝土重力坝和坝内厂房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澧水公司大胆采纳设计人员的意见,改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地下厂房方案。其突出优点是碾压混凝土筑坝速度快,资金投入较少,厂、坝施工互不干扰,对工程早日上马及顺利建成具有重要意义。碾压混凝土筑坝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当时国内应用不多,主要是在围堰等临时工程上试用。江垭水库采用碾压混凝土技术修建高达131m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全世界是第一个。水利部的领导和专家尊重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精神,积极支持,并协调和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江垭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
不负众望,澧水公司和水库建设者们在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施工中勇于探索,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用不到4年的时间建成了江垭大坝,而且在设计、施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方面有多项创新,把碾压混凝土技术往前推进了一步,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国际上碾压混凝土技术方面的知名专家多次发表文章,推介江垭的成功经验,并且这些新工艺和新技术已“中为洋用”,被应用到国外的工程上。(www.daowen.com)
江垭大坝的质量也堪称一流。芯样最长达6.67m,这是当时国内外一个尚属少见的纪录。由世界银行领导的江垭大坝安全评审委员会对江垭大坝所做的最终评语是:“不论从质量控制数据,还是从对已经竣工的大坝的现场考察情况来看,均使评审委员会对江垭大坝的整体质量和工程价值报以非常积极的评价。”“看来江垭大坝是一个高质量的、首屈一指的建筑”。
江垭工程是澧水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实践表明,部、省携手流域开发的路子是对的。当然,作为一个按新机制组建的新机构,有一个探索过程。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运作中,一定能做好从单一项目管理到流域管理的过渡,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流域开发的新路子来。
《江垭水库》一书凝结了江垭水库建设者几代人的智慧和辛勤努力。我相信本书能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6年9月5日
编者注:本文作者时任水利部部长,代表水利部与湖南省政府于1992年10月18日签订“水利部、湖南省联合开发治理澧水流域协议”,组建了“水利部、湖南省澧水流域水利水电综合开发公司”(简称澧水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