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1 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后,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有害成分要经受土壤的吸附和其他作用。通常,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使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的改变,植物又是生长在土壤中,间接又对植物产生了污染,有些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例如,德国某冶金厂附近的土壤被有色冶炼废渣污染,土壤上生长的植物体内含锌量为一般植物的26~80倍,含铅量超标80~260倍,含铜量超标30~50倍,如果人吃了这样的植物,就会引起许多疾病。
3.3.2.2 对大气的污染
废物中的细粒、粉末随风扬散;在废物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防护和净化设施,释放有害气体和粉尘;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挥发和反应放出有害气体,都会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例如:焚烧炉运行时会排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石油化工厂油渣露天堆置,则会有一定数量的多环芳烃生成且挥发进入大气中。填埋在地下的有机废物发生分解,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填埋场气体)等气体,如果不妥善管理就会引起严重后果,如引发火灾甚至发生爆炸。例如,美国旧金山南40英里(1英里=1.609千米)处的山景市将海岸圆形剧场建在该城旧垃圾掩埋场上。在1986年10月的一次演唱会中,一名观众用打火机点烟,结果一道5英尺(1英尺=0.304 8米)长的火焰冲向天空,烧着了附近一位女士的头发,险些酿成火灾。事后经调查,这正是从掩埋场冒出的甲烷气体把打火机的星星火苗转变成了熊熊大火。
3.3.2.3 对水体的污染
如果将有害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的冲洗沉积和凝雨沉积以及重力沉降和干沉积而落入地表水系,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的毒害生物,还会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等。(www.daowen.com)
有些未经处理的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箱,经雨水的淋滤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会产生沥滤液,这种沥滤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沥滤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问题就变得难以控制,因为稀释与清除地下水中的沥滤液比地表水要慢许多,它可以使地下水不能饮用而使一个地区变得不能居住。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的洛维运河,起初该地有大量居民居住,后来当该地区建立了废物处理场后,附近的居民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纷纷逃离此地,而使此地变得毫无生气。
某些国家将工业废物、污泥与挖掘泥沙倾倒在海洋中,这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有些向海洋倾倒废物的地区已出现了生态体系的破坏,如固定栖息的动物群体数量减少。这是由于来自污泥中过量的碳与营养物可能会导致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富营养化和缺氧。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会影响以微生物群落为食的鱼类的数量减少。另外,从污泥中释放出来的病原体、工业废物释放出的有毒物对海洋中的生物有致毒作用,这些有毒物再经生物积累可以转移到人体中,并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丢入海洋里的塑料对海洋环境危害也很大,因为它对海洋生物是最为有害的。如海洋哺乳动物、鱼、海鸟以及海龟都会受到海洋中废弃渔网缠绕的危险,如果潜水员被缠住就会有生命危险。废弃渔网还会危害通行船只的安全,如缠绕推进器。塑料袋与包装袋能缠住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当动物长大后会缠得更紧,限制它们的活动、呼吸与捕食。而饮料桶上的塑料圈对鸟类、小鱼会造成同样的危害。海龟、哺乳动物和鸟类也会因吞食塑料盒、塑料膜、包装袋等而窒息死亡。最新报道发现,某海鸟食道中的残留物有25%含有塑料微粒。此外,塑料也是一种激素类物质,它能破坏生物的繁殖能力等。
3.3.2.4 对人体的危害
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腊芙运河(Love Canal)污染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家化学公司利用腊芙运河来填埋生产的有机氯农药、塑料等残余有害废物,共计约2×104吨,掩埋10余年后在该地区陆续发生了一些如井水变臭、婴儿畸形、人患怪病等现象,经化验分析,当地空气、用作水源的地下水和土壤中都含有六六六、三氯苯、三氯乙烯、二氯苯酚等82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列在美国环保局最高等级污染物清单上的就有27种,被怀疑是人类致癌物质的多达11种。许多住宅的地下室和周围庭院里渗进了有毒化学浸出液,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在1978年8月宣布该地区处于“卫生紧急状态”,近千户居民被迫搬迁,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