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经济基本的生产要素是非物质形态的信息和智慧,而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资源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知识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如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人人可以共享的公共属性,智慧的个人品质属性等,使知识经济活动的形式、运作特征和增长方式等与以往经济形态根本不同。其结果不仅导致了传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根本变化,如高技术服务业及从业人员比例的空前提高,而且也将彻底变革人们的工作、生存和生活方式。譬如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将突破旧的时空概念,人们的工作活动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甚至某一部门,生活与交际的空间也大大拓展,“虚拟社群”将成为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之一。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也将为生活各个领域带来惊人的变化。这必然会相应地引起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体系的全面调整。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边界技术的巨大潜力,将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社群的交流扫清现存障碍,因而,不同特质的文化既可能在相互理解和宽容中趋于融合,但也可能带来各种纷争和冲突,从而造成本来有序的价值体系崩溃和社会规范约束力降低,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混乱。同时,知识经济社会强调对个人智慧(主要表现为个体创造性)的尊重和保护,又迫切需要人们去认同和自觉接受新的法律或道德规范。数字化、网络化世界在技术上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便捷有效的交流方式,但也在道德上提出了许多新难题,譬如人的隐私权问题,有关企业、商业和公共机构的保密问题等。在心理上,“虚拟生存”方式以信息技术作为情感交流的媒体,尽管拓展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和消除了某些交流的障碍因素,但毕竟缺乏面对面的自然和温情,这是否会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失落?知识经济有可能通过发挥知识低成本的复制和递增报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再生资源的利用和环境恶化的技术难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就其本质而言,它仍不能完全脱离实物的生产形式,因此未必能够分散人们对现实功利的过分关注。因而,如何在满足人们合理的、现实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又能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满足人类自身对永恒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实现相对意义的人性完美,这仍是人类所必须共同面对的价值选择。此外,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中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和矛盾,如公平和效率的两难选择、科学理性的“双刃剑”效应、竞争的结果与手段之间的矛盾等,今后可能表现得更突出。而其解决都有赖于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教育的不断加强。
总之,当代对人文教育的漠视,是由于我们还正处于机制尚不成熟的社会转型期。经济动机上升为文化行为的主导动机,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也正每时每刻改变文化的内在构成和运作方式。这两点也就决定了当代知识经济的两大基本矛盾: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的对立,科技含量与人文含量的抗衡。
(二)经济型的文化模式,牵动它有效运作的是市场等经济体制,决定它盛衰兴替的是利润、销售额等经济指标,从而直接或间接的盈利目的被推上首位,一旦盈利的目的不能有效地达到,那么其动作过程就势必减缓、停滞甚至中止,其经营行业就势必面临亏损、停业和破产。因此知识经济的供、求、产、销每一个环节的活动都必须依照盈利的目的来组织,都必须遵从经营规则,把握市场动态,顺应消费趋势,以获取最大的利益,并将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但知识经济社会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形态,而是包括人的发展在内的社会整体进步,自然也包含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尽管可能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美好前景,但若只是关注知识的经济属性,就可能出现马尔库塞所认为的那种状况:作为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科学与技术本身就成了意识形态,“人们用科学来把握和控制自然,重新出现在既生产又破坏的设备中,这种装备在维持和改善个人生活的同时,又使个人屈服于(他们的)主人——技术装备。”(注: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43页,学林出版社,1999。)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仍然应是实现人的尊严、自由和解放。通过知识的创造和应用,人类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生活条件,人们还可以充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及展现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创造性的工作所产生的成果为提高人类的精神境界而做出贡献”。(注:《爱因斯坦文集》50页,商务印书馆,1998。)(www.daowen.com)
固然,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知识文化行为被纳入政治的意义系统之中,被硬性挂靠在体制的框架之上,强行涂抹上意识形态的色彩,仿效政治话语,套用政治模式,贯彻政治标准。知识文化如果迎合政治需要,便能大红大紫,炙手可热;一旦违背了政治意愿,便将被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以至最后知识文化变成了政治理念的图解、行政命令的附庸和具体政策的工具。而这里所论述的人文教育便是对此的反驳和纠正,把长期笼罩知识界的泛政治文化格局打破,争取到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
知识经济社会本身对人们人文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因为它能告诉人们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平共处发展的?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应持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摒弃?总之,人文教育可以使人们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