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上午,正在读大一的女生小慧在寝室看书时收到了同寝室的室友发来的微信二维码,告诉她扫一扫就能返钱。
小慧好奇地点开了二维码,看到页面排列着5个红包,随机点开一个,显示充值4.6元可以返8元。同学告诉她之前试了试的确返了钱,小慧也有些心动,半信半疑地冲了4.6元,没一会儿她果然收到了8元的返现。
得了小利的小慧放松了警惕,关注了对方的微信公众号,接着又拆开了后面的两个红包,并按照页面提示充值了相应的金额,之后也都收到了数额不等的返现金额。点开第四个红包之后,小慧按照要求充值了587.40元,这时页面弹出一个窗口,显示“需将余下的红包领完才能全部返现”,小慧立刻点开最后一个红包,按要求又充值了687.40元。但是之后,小慧又收到提醒说,因为返现金额较大,需要交纳手续费,于是她又按照要求转过去了158.80元。
本以为过一会儿自己就可以收到一大笔返现,可是一直等到中午,手机都没有动静。小慧又去公众号上发信息,却显示这个公众号已经被屏蔽,无法使用。
这时小慧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连忙报警求助。
现在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功能越来越发达,我们出门只带一个手机,几乎就能完成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购物、骑车、租赁、存取快递、交友……可以说手机在手,只要会扫二维码,我们做大部分事情都能畅通无阻。
二维码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简化了诸多烦琐的手续,这的确是它的优点所在,但与此同时,那些“头脑灵活”的坏人们,也盯上了二维码,于是二维码在他们的操作下又变成了他们作案的工具。
像是小慧经历的,就是利用二维码进行的诈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见到很多二维码“作怪”的案例。比如,有人在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上贴上自制的二维码,扫码不能开车,却扫进了一些垃圾网站;有人在卖菜摊贩的二维码上动手脚,贴上自己的扫码付款二维码,结果顾客买东西的钱最终都进了坏人的腰包;还有的人将病毒程序制作成有毒二维码,一旦有人扫,手机就会中毒,方便他们进行盗刷、改密码、偷窥隐私等各种后续操作。
所以说,虽然“扫一扫”很方便,但在扫之前,我们一定要注意判断,对于来路不明的二维码,要谨慎对待。(www.daowen.com)
在扫描二维码之前,我们要确认二维码是否准确,如果是实体的商家或共享单车等地方的二维码,要确认这个码没有被贴,没有被涂改;如果是网络上发过来的二维码,我们则要对发二维码的人进行身份甄别。尤其是对于一些扫描之后却要你安装手机软件的二维码,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要轻易去安装,以免误装木马或误入钓鱼网站。
如果遇到“退款身份验证”“卡单”“掉单”等说法,不要轻易相信,因为这些都是不法分子的常用诈骗术语。不要因为这样的话就内心恐慌,立刻按照对方说的去做,这样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一定要坚守内心原则,不轻易给对方把柄。
还有一种方式,骗子会用一些小恩小惠诱惑你,比如利用小礼品等奖励诱导扫码注册,不法分子用赠送小礼品的方式,让想要占小便宜的人扫描二维码并在注册页面填写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相关信息,随后他就会将你的个人身份信息转卖获利。
那么我们就需要注意这样几种二维码:
第一个就是以礼品为幌子的二维码坚决不能扫。虽然小东西白送,但是你并不清楚得了小利之后你还需要付出什么,因此还是要小心识别扫描二维码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信息,要问清来源,确保没有安全隐患之后再动手。
第二个就是利益诱惑型的二维码一定不能扫。类似的广告词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免费赢取××大奖”,你可能只看见了“大奖”,一旦按照提示下载某APP软件,可能你的信用卡、银行卡一天之内就被盗刷了个干净。所以,一定要看清是不是正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去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贸然输入自己的任何私人信息。
第三个则是陌生人求帮忙的二维码不要去扫。你可能在很多公众场合中都遇到过“扫码一族”来拜托你为他们刷网店信誉,并承诺你可以得到10%的佣金,或者是以拉粉丝为借口。而你一旦按照各种步骤操作之后,最终就会发现微信钱包里的余额已经不见了。所以,要远离这种陌生的求助,尤其是涉及访问某些网站、提交个人信息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总之,我们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来为自己扫描二维码这一行为建立起防火墙,保证自己每次都能安全地享受到扫码带来的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