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寻衅滋事!

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寻衅滋事!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余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就是纯粹凑了个热闹围观吵架。如果围观的是更严重的寻衅滋事行为,那么后果也许更加严重。还一定要去凑热闹吗?就是一定不要靠近,在这个现场里发生的任何“邪僻事”,都不要去过问。若是这种寻衅滋事的事件闹得很大、很是危险,我们就要听从现场警察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然后通知家人或朋友,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

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寻衅滋事!

2019年5月的一天,深圳市的小余约两个小姐妹一起吃饭。吃饭过程中,旁边有一桌人忽然吵了起来,三男一女,4个人吵得很是激烈。

小余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就是纯粹凑了个热闹围观吵架。偏巧,吵架那桌的女孩看了过来,和看热闹的小余看了个对眼。结果正吵架的女孩当时脸色更加不好了,觉得自己吵架很生气,旁边看笑话的怎么能这么瞅着自己,于是直接向着小余走了过来,一把揪住了小余的头发。

小余一愣,但随即也反应过来,认为自己不过是就看了两眼,怎么对方还动手了。她从椅子上跳了过去,想要和那个女孩理论一番。

这时,吵架的其他人都不吵了,四个人都冲了过来。而小余的两个小姐妹也不示弱,随即也冲上去给小余帮忙,两伙人很快混战在一起。因为对方有3个男性,小余和小姐妹都被打得很重。

最后还是饭店的人过来调解了矛盾。

一时兴起看热闹,结果却把自己也牵扯进去了,这正是“围观”可能会付出的代价。而实际上,小余所围观的也不过只是一场吵架,而她的表现也不过只是在一旁看了两眼,可结果却是她不仅被牵扯进去了,反而还和朋友一起无端挨了揍。如果围观的是更严重的寻衅滋事行为,那么后果也许更加严重。

我们说要与各种寻衅滋事保持距离,那么什么是寻衅滋事?就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面对这样的行为,你还要去围观吗?还一定要去凑热闹吗?如果因为这样的事情让你受到了更严重的伤害,岂不就是“完全无辜的人遭受无妄之灾”?那才是真的可惜可悲又可笑了。(www.daowen.com)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再提《弟子规》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学者、教育家李毓秀先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启蒙教育读物。后来,清朝乾隆年间的学者、大儒贾存仁先生对此做了修订改编,并将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的“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全书共360句、1 080字,讲述了113件事,是教导孩子尽守本分、克己守礼、约束邪念、保持诚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传承忠厚家风的启蒙教材。其中就说到了“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这是启蒙教育用的,也就是说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要知道这样的道理。那么如果已经青春期甚至已经成年的人犯这样的错误,就要好好反思了。斗闹场,可以看成是对寻衅滋事现场的形容,我们要怎么做?就是一定不要靠近,在这个现场里发生的任何“邪僻事”,都不要去过问。

如果听说哪里有了什么“邪僻事”,不论是打架的、跳楼的,又或者是出了车祸、着了大火,再有更严重的像是劫持、示威,这种时候我们要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当你不去打听时,你的好奇心就不会被勾得更厉害,你也就不会非得想要去探个究竟。或者换一个角度来想想看,这些原本与我们是无关的,我们跟这些不好的事情,其实是处于两个空间的,我们可以继续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方向本来是很明确的。但如果你硬要去创造一个接触点出来,那后续的发展可就不能由我们来控制了,因为我们也进入了那个事件之中,就会被动地受到事件的影响。

如果是路上遇到了“斗闹”的场合,那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保持“目不斜视”,不用过分关心。假如这件事的发生堵住了我们的去路,那就想办法换另一条路,或者换另一种方式去往目的地,而不要觉得“反正顺路,我就看一眼”,带着这样的心思去围观,被波及的概率就会增大。

若是这种寻衅滋事的事件闹得很大、很是危险,我们就要听从现场警察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然后通知家人或朋友,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之后再去选择合适的路线和方式,尽快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总之,不要觉得什么热闹都好看,“好奇心害死猫”这句俗语并不是说着玩的,不被混乱波及,不让自己陷入危险,这理应成为我们所有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自我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