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的理论可以解释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其基本逻辑是:“①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②需求引起;③期望;④即大众媒介和其信息源的期望,它导致⑤媒介表示的不同形式(或从事其他活动),结果是⑥需求的满足和⑦其他或许大都是无意的结果。”[5]结合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的理论,图4-1以解释“使用与满足”理论。
图4-1 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本研究认为,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能动性,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当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时,首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不同,面对生活环境或客观现实的不同,他们的媒介需要也就不同。这些媒介需要以期望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由于媒介需要的不同,他们的媒介行为也就不同。通过不同的媒介接触,满足其某种心理需求,对其他的需求有可能导致无意满足。所以,不同的大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媒介需要,而不同的媒介需要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媒介接触行为。(www.daowen.com)
的确,对大学生媒介需要的讨论是建立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基础上的。有传播研究者指出:受众的主动性其实只在于可以从众多不同的媒介中自由选择内容,即有限的主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的研究出发点是“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其自变量为人的需求和动机,因变量为传播行为,以探讨人的动机与行为的相关关系。[6]
当然,研究者们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重视具有引导性,它依然是一个有待发展的理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在大学生与媒介的研究中,如果要解释媒介体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视角和分析框架是不可缺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