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媒介,人与互联网的交互几乎已经无处不在。因此,对网页的可用性评价成为了互联网人机交互的一项基本内容。
网页可用性测试是利用各种可用性研究方法对网页的可用性水平进行评估。使网页符合用户认知加工特点,并提高网页的可用性[12]。传统的网页可用性测试邀请用户使用网页完成典型操作任务,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采用完成任务时间、正确完成任务的用户比例、错误类型及数量分析和用户操作满意度的主观评价等方法来对可用性进行评估。但是传统分析技术主要从操作结果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很难比较不同网页设计界面和不同评价指标之间差异的内在原因。视觉追踪技术为网页可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从视觉信息加工的角度对网页可用性进行深入研究。它可以使用户在自然操作状态下,通过记录其视线运动情况来分析对界面视觉信息的加工情况,包括屏幕上感兴趣或注意的位置和视觉注意的转移过程[12]。
2002年,相关研究人员以使用专业网络计算机的用户为被测试对象,要求被测试对象对一个Oracle产品原型完成六个不同的导航和维护任务,同时记录、提取信息时的眼动数据。实验中使用的视线运动指标有:注视的相关数据(包括注视时间及其X、Y坐标)、界面位图信息(包括31个惟一界面的色彩位图)、对象信息(包括任务中每个界面上自定义的感兴趣区域(AoI)相关指标)[13]。研究人员从不同层次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对象水平上通过观察特定软件组件的眼动顺序来定义对象的注视顺序。这项研究确定了视线运动模式可以作为网页可用性评估的重要信息源。
美国Nielsen Norman公司也曾通过视线追踪技术记录了232名用户在浏览近千个网页的视觉搜索情况,提出了用户浏览网页的视觉模式规律F形状模式(F-Shaped Patten)[10]。得出的结论是,用户倾向于关注搜索窗口的左上部分,而经常忽视位于右边栏目的链接。这种视觉行为的“F”模式具有相当的营销意义,网络搜索的结果是否以一种容易引起人们视觉注意力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运用视线追踪系统对两种不同的搜索网页布局进行了研究。第一种布局是传统的列表菜单式界面,列表菜单包括了各种杂乱的没有归类的信息,如标题、摘要和网页链接地址等。第二种布局是表格式的界面,包含了和第一种界面相同的信息,但搜索结果是按某种信息分类后以多栏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虽然在搜索带宽及准确度等指标方面,这两种布局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但是眼部运动具有显著的差异。(www.daowen.com)
目前,已经有部分公司开发了相关的视线追踪软件,如美国I2公司的Eye Square-Visu- aliser软件可以实时地捕捉用户的视觉行为,效果如图9.5所示。
图9.5 Eye Square-Visualiser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