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网膜构成和功能简介: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Muller细胞

视网膜构成和功能简介: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Muller细胞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神经感觉层组成。成年人每只眼睛的视锥细胞约有6百万个,视杆细胞约有1.2亿个。视网膜的毛细血管至此为止,不再伸向外核层。而Muller细胞的凸起则分布于视网膜各层,起支持作用。除神经纤维外,还有Muller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和丰富的视网膜血管。

视网膜构成和功能简介: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Muller细胞

视网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感光底片或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器件,主要用来感光成像。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光线通过眼球光学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厚度约200~300μm,是大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视觉形成的起点。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神经感觉层组成。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并起到遮光、散热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神经感觉层共分为9层,又称为视网膜的内9层,由外向内依次分别是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1)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 Pigment Epithelium,RPE)

由单层排列整齐的六面柱形细胞组成。每只眼睛约有4~6百万个RPE细胞。在眼底的不同区域,RPE细胞的形态不同。后极部特别是黄斑区,RPE细胞细长而均匀,色素较多。靠近锯齿边缘处的REP细胞较为短肥,色素亦逐渐减少。

(2)椎体与杆体层

脊椎动物的光感受器在结构上由内段、外段、连接绒毛、体部和突触五部分组成。锥体与杆体层由光感受器的外段和部分内段组成。根据外段的形态不同,光感受器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成年人每只眼睛的视锥细胞约有6百万个,视杆细胞约有1.2亿个。

(3)外界膜

由光感受器之间、光感受器与Muller细胞,以及Muller细胞之间的粘连小带构成。

(4)外核层

由光感受器的细胞体组成,含细胞核细胞质。视盘鼻侧外核层较厚,有八九层细胞核,越靠近周边,细胞核层数越少。视盘颞侧周边的视网膜,外核层最薄,只有4层。黄斑中心凹处有10层,其他部位只有5层。

(5)外丛状层

由光感受器伸出的轴突与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的突触构成的疏松网状结构。视网膜的毛细血管至此为止,不再伸向外核层。黄斑的外丛状层较厚,该处的视锥细胞的轴突最长且走行方向倾斜,基本与外界膜平行,呈放射状的排列,称为Henle纤维层。黄斑以外的外丛状层逐渐变薄。(www.daowen.com)

(6)内核层

内核层有四种细胞,从外至内依次为水平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及无长突细胞。这些细胞的树突或轴突分别向上、向下伸展至内、外丛状层。而Muller细胞的凸起则分布于视网膜各层,起支持作用。

(7)内丛状层

内丛状层较外丛状层厚,为内核层的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的树突连接而成的丛状结构。

(8)神经节细胞层

主要由神经节细胞组成,还有Muller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血管分支。在视网膜的绝大部分区域,神经节细胞仅为一层,而在视盘(也叫视乳头)的颞侧则为两层,在黄斑区为8~10层。向黄斑中心凹方向,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中心凹处则几乎无神经节细胞。

(9)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的轴突不分支,其轴突沿视网膜平行行走而构成神经纤维层。除神经纤维外,还有Muller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和丰富的视网膜血管。

(10)内界膜

由Muller细胞的基层膜及胶质细胞的突起组成,厚约1~2μm,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增厚。它靠近玻璃体的内表面,十分光滑,近视网膜一侧因Muller细胞凸起的延伸不同而起伏不平[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