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视线追踪:近代注意理论

视线追踪:近代注意理论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提出的注意理论只是比较粗略地描述了注意的过程。“基于空间”的选择注意理论认为注意优先选择位置,然后对被选择位置上的刺激进行知觉加工。研究人员用基于空间的聚光灯式的注意模型,作为“基于空间”选择注意理论的基本框架。

视线追踪:近代注意理论

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提出的注意理论只是比较粗略地描述了注意的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心理学家提出新的注意模型才更为详细地解释了注意的过程。

1.特征整合理论

特瑞斯曼等人在1980年提出了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特征整合理论假设,对知觉对象的加工首先在特征水平上进行,然后以注意“胶水”将游离的视觉特征粘合在一起继续加工,最后获得关于对象的知觉。在前注意加工阶段,人们以平行的、自动的方式对于整个视域中各对象的所有特征同时进行加工,无需注意参与,更无容量限制;在注意加工阶段,当聚焦注意辨别目标时,聚焦注意就像“胶水”一样把分离的各个特征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这时人们对刺激特征的加工是系列的,且有加工容量的限制。

视觉搜索在注意特征整合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视觉搜索包括特征搜索和联合搜索。特征搜索是指当视觉搜索目标只有一个单一的、不被任何干扰子共享的物理特征时对目标的平行搜索。联合搜索是指如果干扰子多于两类且目标与每类干扰子共享一个特征时的搜索。联合搜索是在特征搜索的基础上进行的[3]

特征整合理论首次把刺激特征纳入目标刺激的检测过程,即刺激特征影响视觉搜索的结果,因此该理论对视觉注意理论的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指导搜索模型

特征整合理论认为,特征搜索属平行加工,联合搜索属系列加工。然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特征搜索也有系列加工,而联合搜索中也有平行加工。针对特征整合理论的不足,乌尔夫等人提出指导搜索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平行加工阶段,首先对有限基本视觉特征进行平行加工,每个特征维度都有一个分离特征地图,由特征地图产生一组激活值,综合每一特征维度的激活值,便可得到激活构图。系列加工阶段根据该激活构图中每个位置的激活值检测目标是否存在,低激活值的部分被排斥并不再重新检测,直到发现目标刺激或者发现无目标刺激为止[4]。指导搜索模型描述了视觉注意的神经机制。

3.相似性理论

乌尔夫的指导搜索模型详细地描述了视觉搜索的脑机制,还有一些理论宏观地描述视觉注意过程。(www.daowen.com)

英国剑桥大学的认知脑科学学者邓肯等人于1989年提出了刺激相似性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搜索是由目标与干扰子之间的相似性和干扰子彼此之间相似性所决定。目标-干扰子之间的相似性越高,干扰子彼此之间的相似性越低,目标搜索越困难,目标搜索越慢,反之亦然。刺激相似性理论简单地概括了视觉注意的规律,对后来的视觉注意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

4.基于空间和基于物体的视觉注意理论

认知心理学关注的问题是选择注意是“基于空间”的,还是“基于物体”的。

“基于空间”的选择注意理论认为注意优先选择位置,然后对被选择位置上的刺激进行知觉加工。研究人员用基于空间的聚光灯式的注意模型,作为“基于空间”选择注意理论的基本框架

“基于物体”理论则认为,选择注意基于物体本身进行。相关研究显示,被测试者对来自同一物体的两个靶子的反应并不比只对一个靶子的反应难,此时注意是将被注意的客体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相反被测试者对来自不同客体的靶子的反应则比较困难,这说明不同客体对集中注意产生了竞争。上述结果是在两个客体占有相同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难以用基于空间的选择注意进行解释[6]

尽管有证据表明,视觉注意受组合因素的影响,但其中空间因素仍起特殊作用,组合因素通过影响注意空间分配而产生特定影响[7]。研究显示,空间是视觉注意特有的性质,当个体选择注意的客体时,可能忽略其位置。而在注意刺激位置时,却不会忽视该客体[8]

因此,视觉认知系统既可选择客体所在空间,也可选择被注意的客体本身。“基于物体”和“基于空间”的注意选择机制并非互不相容,而是相互补充的。到目前为止,很多学者已从神经生理学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获取许多与认知心理学一致的结果,这些结论将会合理地解释注意选择性机制问题[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