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贵州红土高原:自然美景与彝族文化

云南贵州红土高原:自然美景与彝族文化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照东川红胜火,红土高原美人间。”这是对云南红土高原的一种赞誉。▼东川红土地东川地处云贵高原的北部边缘,山高谷深,地势险峻。东川属于高温多雨地区,红色土壤中的铜、铁元素经过风雨侵蚀,氧化后慢慢沉积下来,呈现出如晚霞一般的红色。红土高原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世代聚居在这里的彝族人。▲东川红土地上的农作物

云南贵州红土高原:自然美景与彝族文化

“日照东川红胜火,红土高原美人间。”这是对云南红土高原的一种赞誉。

昆明以北的东川区,有一片“红光满面”的梯形红土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美轮美免。

要问起红土地从何而来,可以说是一半天生,一半人为。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说,还得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东川说起。

▼东川红土地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的北部边缘,山高谷深,地势险峻。这里有一条名为“小江”的河道,小江以东是乌蒙山脉,以西是拱王山脉,这两座山脉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而在金沙江与小江的交界处,海拔却只有650米左右。两江交界处千沟万壑、山谷纵深,属于峡谷地貌,也由此诞生了梯形地势。红土地就在这片“梯田”里待了长达千年的时光,算得上是饱经风霜的“千岁老人”了!

其实,东川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广阔的红土地,主要是因为这里盛产一种金属矿产资源——铜,东川铜矿的开采历史也十分久远。

相传,钉了铁掌的马帮,在东川土地上来回跑动,将那些在远古时期被深埋在土层里的铜踩踏出了地表,于是也就有了“马踏露铜”的记载。

早在汉朝,东川的铜矿就开始被开采,而且那时的先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使用“火烧水浇法”开采铜矿,并以此作为铸造钱币的原料。从明朝开始,这里的铜矿被大量开采,输送到全国各地。人们利用铜原料制作出各种铜器,甚至建造铜殿,一些少数民族还利用铜料打造出许多祭祀用的大铜鼓,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铜文化,以至于后来东川还获得了“天南铜都”的美称。

地理链接

峡谷地貌

它是指出现在构造高原、台地或方山(地理学名词,又称桌状山,指顶平如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之间,沿构造裂隙发育,两坡由崖壁组成的地貌。

地理链接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它既是一种化学元素,也是一种金属矿产资源。纯铜的质地比较柔软,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通常用作制造电缆电器电子配件的材料。(www.daowen.com)

◀东川铜矿

▲古代炼铜场景

地理链接

火烧水浇法

古代修路开山,遇到坚硬的岩石时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浇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

铜毕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金属矿产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川铜矿资源逐渐变少。可能是大自然眷顾这片土地,将这些残留下来的铜、铁、铝等矿产资源与泥土混合,形成了东川这一方美丽的红土地。

红土地原本是一种低产贫瘠的土壤,加上人们过度垦殖、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甚至出现红土荒漠化的情况。要不是东川红土地上的农作物、点点绿植和散落的民居,还真会让人以为这里是寸草不生的火星呢!

湿润的气候也是成就这片红土地的“功臣”。东川属于高温多雨地区,红色土壤中的铜、铁元素经过风雨侵蚀,氧化后慢慢沉积下来,呈现出如晚霞一般的红色。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俯瞰,层层叠叠的高原梯田顺着山势铺设开来,田埂的曲线蜿蜒流畅,红彤彤的土地一望无垠,大有一鼓作气伸向天边的宏伟气势。

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农民伯伯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虽然只是一些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低的麦子、土豆油菜等农作物,却在红土地上绘出了一幅流动的五彩画卷。

红土高原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世代聚居在这里的彝族人。这些淳朴善良的彝族人,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彝族原始的文化生活痕迹,等待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东川红土地上的农作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