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在汉魏时是用词造句比较自由的“古体诗”;隋唐以后,就形成了一种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也叫格律诗。格律诗不但讲究对仗、押韵,而且每个字都要做到平仄协调。写诗的人首先必须分辨每个字读音上的“平、上、去、入”四声,如某字平声,某字去声,某字可平可仄,不知“四声”根本不能写格律诗。“四声”的总结者和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中的人,就是南朝齐梁时代的文坛领袖、著名的文学家沈约。
沈约出生在世代官宦之家。他父亲曾在刘宋文帝时代任过淮南太守,因罪被杀,当时沈约才12岁。
少年丧父,家产被抄光,沈约和母亲还要因父亲的事受牵连治罪。没办法,母亲只好带着沈约离乡背井,逃往异地,常常在深山荒野的破庙古寺中安身。
“儿啊,我们孤儿寡母二人,今后可怎么生存啊?”母亲流着泪说。
“妈,放心吧!悲惨的日子总会过去,我要发愤读书,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沈约既是安慰,又下保证一般地说。
沈约是有志气的人。他想方设法借来书籍,在古庙中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苦读,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有知识的香客请教,自己又苦苦地琢磨。
沈约本来生得就很瘦小,没日没夜地用功,使他眼眶下陷了,下巴更尖了。
慈祥的母亲既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又担心儿子的健康。她常常劝沈约说:
“孩子,这样学习不行,你会搞垮自己的身体的。”
“妈,比起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来,我的劲头远不如他们哩。况且这里灯油点不完,香客们都会来捐助的。”沈约固执地说。
母亲听了这话后伤心地哭了,她心疼地说:(www.daowen.com)
“不能这样。你白天读了一整天,晚上至多只能读两个时辰。妈给你规定好:每夜以一盏油为限,油尽灯灭,你必须休息!”
为了不让母亲再为自己担心,沈约听从了母亲的话,从此每晚灯油点尽后,就上床睡觉。
母亲还不放心,经常悄悄地抽去一小勺油,使灯早些熄灭,好让儿子及早休息。
渐渐地,沈约终于发现了母亲“做手脚”的秘密,他深知母亲的爱子之心,也没去揭穿。上床的时间早了,沈约就在黑暗中回忆白天读过的书。久而久之,他练成了极好的记忆力,白天读过的书,夜里大致都能背出来。这样日积月累,沈约知识大大丰富了,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
几年后,朝廷得知沈约母子流浪在外的消息后,便颁布了特赦令,沈约和母亲这时才得以堂堂正正地生活。
流浪的生活虽然结束了,但生活却日趋困难,家里终年缺吃少穿。因此,沈约便靠种地来维持生活。农闲时也要忙些副业生产,织些竹帘卖钱补贴家用。
沈约的生活虽然这样艰苦,劳动十分忙碌,但他那勤学不倦的精神却一直坚持着。平日到田里干活时,沈约便将书带上,边劳动,边读书。就是在他织竹帘的时候,也将书放在身旁翻倒的竹筐上,琅琅地读着。时间久了,人们见他手不停口不息的样子,便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织帘先生”。
沈约就这样刻苦用功三十多年,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在他六十多岁那年,家里不幸发生了火灾,把他几十年抄写和收藏的几千卷书全都烧光了。但是,他并不灰心,决心从头做起。于是,他每天晚上在油灯下勤奋抄书。经过几年的努力,结果又抄成了两三千卷书,装满了十几箱,并又写了数十卷书,其中《宋书》成为我国断代“正史”,列为二十四史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