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范蠡:自助创富,成为陶朱公

范蠡:自助创富,成为陶朱公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一年,范蠡辞相弃产,带着家人连夜离开齐国,不久,来到了鲁国的定陶。于是,便自号为“陶朱公”。范蠡带着两个儿子和雇工们一起操劳,没几年工夫,鱼塘丰收,牲畜繁殖,粮食收获也不少。这件事,一下子就在这小地方传开来了,大家都不明白“陶朱公”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陶朱公”囤积的粮食、竹木和钢铁,全给齐国的军需官买下了,而且给了好价钱。就这样,范蠡辛勤经商,越来越富,以至于后世人把有钱人都称作“陶朱公”。

范蠡:自助创富,成为陶朱公

那一年,范蠡辞相(xiàng)弃产,带着家人连夜离开齐国,不久,来到了鲁国的定陶

定陶虽是一个小城,却是天下的中心,东北面是淄水和济水河,与齐国相邻,西面是卫、晋两国以及周都洛邑,西南是宋、蔡两国,东南是徐、吴两国,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范蠡对家人说:“这里是各国诸侯来往必经之地,也是商人来往的地方,在这里做生意一定能赚钱养家活口。”

于是,便自号为“陶朱公”。把多年积蓄的珠宝变卖,在城边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起宅子,又在宅边挖了几口大鱼塘,在塘边建了一个饲养场,还在饲养场附近垦荒种地。范蠡带着两个儿子和雇工们一起操劳,没几年工夫,鱼塘丰收,牲畜繁殖,粮食收获也不少。

但是范蠡主要的还是在经商。范蠡是带兵打仗出身的,很有计谋,曾经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经商如打仗,范蠡很是得心应手。他建起几个栈房,一是转运货物,将东边齐国、鲁国的海鱼、海盐运往西边的郑国晋国东周等地;又从西边贩牲口、皮毛到东边来卖;把江南的物品运往燕国、赵地,又把北方的产品运往吴、越。二是囤积商品,贱收贵卖。他不但关心市场行情,而且了解天下形势。

有一次,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粟米、稻米都贵了好几成。

大儿子喜气洋洋地对范蠡说:“我们去年买了好几仓粮食,把它卖了,一定赚不少。”

“不!”范蠡说,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突然停下,语气更坚决地对儿子又说:“粮食、竹木、铜铁这些物品,都不卖出,而且还要买进。”

“还要买进啊?”大儿子吃惊地问,他担心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对,买进!”

“那我们几仓粮食不就倒贴了吗?”

大儿子很不满意地走了出去,一会儿又跟着二儿子,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父亲!听大哥说,您不许卖出,还要买进?”二儿子看着父亲大声问。

范蠡点点头。(www.daowen.com)

“那是要大亏本的呀!”二儿子愤愤地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

“这都是我们这几年的血汗啊!”大儿子也哭丧着脸在一边帮腔,一想起那年他们离开齐国。把偌大的家产白自送人,就觉得心痛,现在眼看着父亲又在干傻事,他真想不通。

“你们还有没有完?”范蠡望着像两头牛似的儿子,生气地说,“谁说买进就一定亏本了?”

父子们的争吵,惊动了范夫人,她拉着四五岁的小儿子,急忙从里面出来,问明了情由,虽然她也不明白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她跟着丈夫风风雨雨这么些年,她深知丈夫的决定总有他的打算。于是,她立即给范蠡倒了一杯水,对两个儿子说:“父亲叫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吧,错不了。”

两个儿子听了,虽然心里不舒服,也只好起身要走。

“慢着,”范蠡叫住他们说,“只收大户的,本地贫苦百姓若上门买米,还是要平卖。”

这件事,一下子就在这小地方传开来了,大家都不明白“陶朱公”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人暗暗替他担心,有人则乐于看他亏本。

这样过了没多久,从东北边便来了成千上万的齐国兵马。一了解,才知道是晋国的智伯领兵攻打郑国,大军已到了郑国的桐丘。郑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便派田成子率大军救郑。

这时,新谷虽然已经登场,可是各商家都还来不及大量收购。于是,“陶朱公”囤积的粮食、竹木和钢铁(后两种是做弓箭、刀枪的材料),全给齐国的军需官买下了,而且给了好价钱。

范蠡对两个儿子说:“智伯将来还会在晋国闹事的,你们等着看好了。”

这时,两个儿子才深深地佩服父亲的深谋远虑。

就这样,范蠡辛勤经商,越来越富,以至于后世人把有钱人都称作“陶朱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