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晋悼公,励精图治,国富兵强。中原的列国诸侯,都奉他做盟主,南方的大国楚国不服,为要争夺霸权,屡次出兵侵伐中原,既迫使陈国归顺,又迫使郑国屈服,脱离晋国。
晋悼公正想出兵跟楚国争夺陈、郑。北方的戎族的无终国国君嘉父,派遣大夫孟乐来到晋国,进贡一百张虎豹皮,并且说:“戎族各部落愿意和好接受盟约。”晋悼公召集大臣们商议。大家都说:“戎狄是没有情义的,不如去攻打它。从前,齐桓公建立霸业,就是先平定山戎,然后征伐楚国的,只因为戎狄野性,不用军队显显威风是不能制服的。”只有魏绛一个人反对,说:“不行。现在诸侯刚刚联合在我们周围,伟大的事业还没有稳固。如果出兵征伐戎族,楚军一定会乘虚生事,诸侯也就会被迫脱离我们倒向楚国。还是跟戎族和好为上。”悼公问:“能跟戎族和好吗?”魏绛说:“跟戎族和好,有五方面的利益:一、戎族各部落跟我们邻接,他们土地辽阔,轻视土地看重货物,我们拿货物交换土地,可以扩张领土。二、争端平息,边境百姓能够安心耕种。三、实行招抚,不用劳累军队,减少消耗。四、戎狄拥护晋国,列国震动,诸侯畏服。五、我们免除北方的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专门对付南方。”悼公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魏绛做和戎专使,同孟乐去无终国,先跟国主嘉父协商,然后会见戎族各部落首领,缔结盟约。盟约申明:戎族各部尊奉晋国做盟主,接受约束,捍卫北方,和好亲睦。这趟外交非常成功,晋国北境从此安静下来。
晋悼公派荀荦做统帅带兵讨伐郑国,郑国求和。晋军撤走后,楚共王统兵讨伐郑国,郑国又归顺了楚国。晋悼公大怒,问大臣们说:“郑国人耍两面派手法,反复无常,大军去到就归顺,大家撤走又背盟,怎么才能叫他坚定地归附我们呢?”荀荦说:“我们未能收服郑国,是因为楚国在竭力争夺。当今关键是要设法拖垮楚国。”荀荦献计,把晋军分编为三支部队,每次出兵只派一支,轮流更替,只要取得郑国和约就退兵,不跟楚军作战,用一支部队牵制楚军全军,使他们疲于奔命,慢慢就把它拖垮了。晋悼公采用了荀荦的计策,从公元前五六五年直至公元前五六二年三年的功夫下来,楚国果然元气大伤,无力出兵再来争夺郑国,郑国也死心塌地地归附晋国了。(www.daowen.com)
郑国为了表示求和的诚意,不但签了盟约,还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包括著名的乐师三人,成套的兵车百辆,歌女十六人,编钟乐器两套三十二枚。晋悼公非常高兴,论功行赏,记魏绛头功,把歌女和编钟的半数分赠给魏绛,说:“是你教我结好戎族联合诸侯,才有今天的局面,现在让我们一同来享受享受吧!”魏绛却劝告他说:“但愿您在安乐的同时,能够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的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谨以这句话奉献给您!”
“居安思危”,后来就成了成语,意思是:处在安全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难,这样警惕,才能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能避免突然的祸患,这就叫做“有备无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