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量化管理模式成功应用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量化管理模式成功应用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量化管理模式是以量化管理理论为依据对人、事、工作、组织、财物等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量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学校在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无论是定性的或是定量的、显性的或是隐性的、模糊的或是清晰的,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量化管理评价模式,形成了泛量化管理之风。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量化管理模式成功应用

量化管理模式是以量化管理理论为依据对人、事、工作、组织、财物等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量化管理思想源起于美国、由著名量化管理工程师和科学管理家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这是一种为了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而提出的工业管理方法,是科学管理的伴生物。泰勒制的量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就是将工作程序标准化、规范化、数量化,通过目标计量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追求成本效益比的最佳化。

早期的泰勒量化管理思想由于目标计量管理的制定权利一直由资本家控制,因此泰勒管理模式也意味着对工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彻底剥夺。管理使工人处于被老板任意宰割的更加弱势的地位,自然遭到了工会的强烈抵制。在亲工会的民主党执政的1900—1919年期间,量化管理思想在美国推进很缓慢,直到作为大老板代言人的共和党于1920年上台后,解散了独立于公司的工会,成立了亲老板的黄色工会,泰勒制才得以广泛推广。尽管如此,泰勒制也只在美国、日本等工人力量很弱的地方才得以推广。[58]

20世纪40年代,管理科学开始借用数学模型作为管理的辅助手段,并成为管理发展和创新的推动力,比较典型的代表性事件是苏联科学家康托纳维奇于1940发表的代表作《生产组织和计划中的数学方法》,标志着定量的数学方法开始运用到管理学中。(www.daowen.com)

量化管理的方法在我国最先出现在国有企业转型初期。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一度下滑,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部分企业在研究分析了日美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后,在企业内部推出了计件工资制。其基本思路是将一项工作的操作过程进行分解量化,形成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环节、步骤,然后制定工作考核指标,对应工资标准,最后以完成产品和工作环节的量来计发工资和进行奖惩。企业量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领导者的管理理念。

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将“量化”用于教育的先例。《礼记》中的《学记》记载,我国古代教育家们用“大成”与“小成”的量化标准对学生们进行漫长的测评。到了现当代,量化被用作一种实用的检测、测量的普遍手段与模式,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效益等问题。量化在教育中的体现最突出的是在评定学生成绩时的唯分数论,以此为“指挥棒”,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以升学率、过级率、优秀率等作为评价依据。学校在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无论是定性的或是定量的、显性的或是隐性的、模糊的或是清晰的,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量化管理评价模式,形成了泛量化管理之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