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动力的含义
动力,原指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比喻为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工作动力是指推动人们完成工作任务的内部力量。要使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以“自我控制管理”代替“压制性管理”,由服从权威转化为每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激发每个人的工作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2.教职工工作动力的激发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服务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如何使每位教职工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工作动力,改善绩效,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者不断实践与探索的重要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激励人
第一,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抓住教职工的优势需要,实施有效激励。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决定行为。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教职工管理中,要认真分析教职工的需要特点,抓住他们的优势需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注意坚持“以物质激励为基础,精神激励为重点”的原则。领导者在努力满足教职工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应关心、尊重和理解员工,致力于创造条件满足和发展他们更高层次的需要。要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价值取向和独立人格,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教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形成内在动力,以激发他们更强烈、更持久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运用“期望理论”,实施目标激励。一要科学设置目标,实行目标管理机制。领导者应根据教师、学生以及办学条件的实际,向教师提出既具挑战性、又能通过努力达到的岗位工作目标。构建目标管理机制,对各工作岗位均有明确的要求、职责、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评体系。二要注重目标设置的参与性,努力提高教职工的认同感。让教职工参与目标制定,一方面可以使目标更具体、更合理;另一方面可以加深教职工对目标的理解,使其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执行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运用“公平理论”,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实现公平竞争。一要建立健全公平激励机制。领导者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分配、总结评比、工资调整、奖励和晋升等实际问题时,应做到公平合理,增强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要正确引导,弱化消极影响。当教职工出现不公平感时,要注意及时教育或心理疏导,防止产生消极对立情绪。要加强思想教育,教育教职工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提倡无私奉献精神。要体贴、关心教职工,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氛围。(www.daowen.com)
第四,运用“强化理论”,正确运用奖惩手段,实行强化激励。奖惩是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职业道德观和竞争意识。必须坚持以正强化为主,实行奖惩结合。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成果突出的优秀教职工给予必要的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提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从而激发教职员工效仿榜样、奋发向上。适当采用惩罚的手段,能够削弱或改变不良行为,有必要对犯有错误、贻误工作和败坏声誉的教职员工予以适当的惩罚。在使用惩罚手段时,既要严格又要适度,做到严中有情,既让当事人吸取教训,又让其他人受到教育,引以为戒。[30]
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人格。为人要正派,办事要公道,只有正派、公道才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团结同志,搞好工作。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坚持按政策制度办事,不能凭关系人情办事,搞个人小圈子,拿原则做交易。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只有无私,才能无畏。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事,必须自己先做到,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些优秀的品格会体现出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教职工,使他们产生敬重感,激发他们工作的激情,使他们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
(3)用高超的业务素质征服人
领导者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不但要通晓学校管理知识,而且要通晓各个学科教学的基本程序;不但要熟悉教育发展的现状,而且要了解国内外教育的新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因此,领导者广博的业务知识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为所在集体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提高自身的威信和影响力,使他们产生信赖感;再者,卓越的才能会带来成功,使人产生敬佩感,从而有效地激励教职工不断勤奋、创新、自我完善。
(4)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人
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多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地位还有待提高。领导者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对教职工的合理要求要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关注。要理解教师工作的平凡与艰辛,充分肯定他们工作的努力,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不能只关心工作完成情况,更要重视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活质量,要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为他们创造机会提高自身素质,为他们创建展示自己的平台。[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