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情感与专业发展: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

教师情感与专业发展: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情感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心境、激情、应激等情绪状态和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社会性情感。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从新手型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储备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

教师情感与专业发展: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

学校工作中注重人的情感因素,领导者重视与被领导者的情感交流,用实际行动去感动教职工,情感留人,从细节上体现出对师生的爱,使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教职工在学校里找到了归属感和心理寄托,心甘情愿为了学校的发展尽心尽力。

人在认识事物时,总是抱有一定的态度,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产生一定的内在体验。这种内在的喜、怒、哀、乐等体验,就是情感。人的情感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心境、激情、应激等情绪状态和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社会性情感。现代学校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情感因素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情感管理,能够尊重、信任教师,满足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关心教师的生活,鼓励教师积极工作,营造和谐的怡情校园。

1.发挥个性,把尊重还给教师

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独特性的社会特征。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的个性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个人品质的总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才。可见,人才培养呼唤个性化的教育、呼唤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因此,尊重教师的个性,促进每位教师的自由发展,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之分、尊卑之别,领导只有尊重教师才可能赢得教师的尊重,才能在教师中树立威信。

第一,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传承下去。主动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教师发展,是学校领导义不容辞的职责。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最基本的底线,但在现实中,不尊重教师人格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有的学校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官威十足,漠视教师的人格尊严,不分场合训斥教师,损害了教师的名誉和声望。因此,学校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尊重、相信、依靠教师,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教师,保护教师的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个人品质的总和。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较稳定的教学特色。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把教学的主导权交给教师,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只要教师遵守了教学的基本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学校就不能干涉教师的教学活动。

第三,尊重教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把课堂真正交给教师,不要随意干涉教师如何实施教学进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交给教师自己去处理和解决,不要越俎代庖。

第四,尊重教师的付出。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责任重大,工作辛苦,一线教师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是别人难以体验的。表面上教师的工作就是上几节课,但要上好一节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写教案、备课,下课后要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反思教学、课程考核,需要完成很多隐性的工作。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尊重、认可教师的隐性付出,否则会严重伤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尊重教师的成果。一线教师要想取得成果,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作为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成果要尊重,不可无视,更不可践踏。当下,不少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竞赛成绩和科研成果比较尊重,但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其他成果,比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创新教育中取得的成功等,关注不够,或不够尊重。[19]

2.鼓励成长,把期待留给教师

教师的成长主要指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应制定各种政策、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立志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是承担教育使命的专门职业,教师的工作决定着儿童、社会和国家的未来。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教书育人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从新手型教师发展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样性、自主性、持续性等特点,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应从以下方面鼓励教师专业发展。(www.daowen.com)

第一,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更为重要。“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储备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要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到了现代社会,教师只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需要反思桶中水的质量如何。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一日千里的时代,教师如果不注重学习、不及时更新、自己原有的那桶水恐怕已经变质、不能再用了,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活水”。

第二,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对学校工作出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反思性研究。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教师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情境中遇到的问题;是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开展研究,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教师进行研究,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成长和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不断提升实践能力。行动是研究的起点,教师只有围绕教育教学行动开展研究,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上,才能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持续改进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

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教师在一种或几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行为进行回忆、思索和评价的过程,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的成败等进行理性分析,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困惑,不断引发思考,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意愿,重新审视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惯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积极寻求新理念、新模式来解决面临的教学问题。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传授知识的研究者,主动思考哪些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最有用、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去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第四,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离不开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打破“知识分子老死不相往来”的陋习,在学校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新型学校文化,有效促进教师之间互补共生、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是一种增进归属感与改进教学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通过经验分享,提供反馈、支持和协助的过程来达到熟练旧方法、学习新技巧、解决教学问题等目标。同伴互助是教师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各种有系统的课堂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改进既有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同伴互助的主要方法有专业对话、专业协作和专业帮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一起组成的伙伴关系。它立足于教学实践,其价值诉求在于通过相互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它倡导协作交流与互动,是教师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改进或建构新技能,提高教学绩效。

第五,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教师的成长,个人努力固然必不可少,但是专业引领更不可或缺,这种引领不仅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引领。从目前来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多处于“单打独斗”“自生自灭”的无人管理状态。专业引领的缺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在当今社会,凭靠一次学历教育就能受用终身的时代早已结束,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学习,以往主要靠向书本、实践自学,或者向周围的同事互学,但同事间互学、校内同层教师的横向交流学习,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因此,教师必须向专家、同领域中的成功人士学习,把他们作为引领人,不断接受先进教学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邀请高校、教育行政部门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组建一个平等交流、共同成长的研究团队,在团队里能者为师,互助互利。

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时,应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引领的目标、内容、方法要科学。专业引领的目标是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持续增强专业能力,但要注意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差异,目标定位要切合各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引领的内容要精准,要有针对性,能够反映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引领的方法要灵活、多样,确保有效性。二是充分发挥引领人员和专业教师双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引领人必须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引领能力,既能对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指导,又能为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在引领工作中认真负责、平易近人。专业教师要尊重引领人,端正态度,树立“我要进步”“我要发展”的思想,虚心好问、真诚求教。三是引领到位而不越位。引领人的主要职责是为专业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引领要到位、但不能越位,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指导、帮助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成长。

第六,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依靠日常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二是通过读书、听讲座、参加培训等方式开展业务学习,三是着眼于问题解决的探索与实践,即有计划、有目的开展课题研究。因此,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3.积极评价,把赞美送给教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管理必须科学化,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师管理是重要环节。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实现对教师管理科学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随着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者就愈加感到教师评价工作的重要。[20]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一切工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领导者要有爱才之心,用才之能。在全面了解教师的基础上,知人善任,用人之长,合理安排,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内举避名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多点“人情味”,少点“火药味”,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基础,领导者要尽力满足教师正当的、合理的各种需要,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业务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体谅教师的疾苦,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教师评价着眼于教师个人的工作业绩,考核教师是否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工作业绩是否符合学校的期望。对教师主要采用综合评价,根据教师的工作任务,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评价。积极发挥教师评价的展示、激励、改进功能,把评价看成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在评价教师时,一要明确评价标准,把国家、社会、家庭对教师的要求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为教师提供今后努力的方向。二要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发现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激发教师的成就感、自豪感。三要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帮助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反思和总结教学工作,找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四要帮助教师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制订发展规划。

第二,大力倡导发展性教师评价。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业绩评价,即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对教师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教师做出晋升、加薪、增加奖金、调动、降级、减薪、解聘等决定,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教师过去的业绩,而且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要,明确教师个人未来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建立在学校和教师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具有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鲜明特点,它是一种以教师为核心,注重教师个体发展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征,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除了要明确它的意义之所在,还应把握以下几点:进一步树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教育观念;强调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获取学生的意见;注重反馈环节,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的融合,为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保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工作氛围,提高学校工作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1]

第三,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教师的工作。由于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综合性、长期性、差异性等特点,例如工作对象的复杂多变性、教育教学过程的多因素与不确定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教育成果的集体性等,因此不管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都无法很好完成教师评价的任务,很难对教师工作的优劣做出准确判断和有效区分,如果教师工作质量的高低仅凭领导的主观印象、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他教师的投票结果,都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最终也是不准确和不公正的。必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综合定量、定性两种方法的优点,最大可能地消除定量、定性两种方法的缺点,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每位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对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比如教师的教学成绩、科研成绩,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性;在对关系到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时,应采用定性评价。

第四,多给予教师积极的正面评价。坚持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原则评价教师的工作。要善于发现教师身上的优点,工作有进步给予表扬,取得重大成就及时给予奖励,多给教师人文关怀,激励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以良好的师德、百倍的热情,投身到教学中去,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对教师的工作失误,应根据学校规定给予必要的批评或惩罚,但要慎用批评和惩罚,顾及教师的心理感受,与教师一起分析工作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确保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