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领导决策,既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少学校在领导决策执行方面存在偏差。重决策,轻执行,是部分学校具有代表性的误区之一。重布置,轻落实,“决策的时候轰轰烈烈,实施的过程无声无息”是不少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长此以往,不仅使决策沦为形式,而且会丧失人心,影响学校的社会公信力。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任何宏伟的决策规划都不可能变为现实。
1.执行的含义
不同学者对执行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合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对“执行”的定义如下:执行不只是那些能够完成或者不能够完成的东西,它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技术,它们能帮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建立和维系自身的竞争优势。执行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因为人们永远不可能通过思考而养成一种新的实践习惯,而只能通过实践来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我国学者余世维认为,执行就是将计划落到实处或者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或者是更为有效、仔细、注重细节去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6]执行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执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二是执行以实现某个目标或任务为导向,三是执行注重效能。在学校工作中,执行就是学校依靠目标团队的共同努力,采用一定运营策略以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2.决策执行的价值
(1)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有的领导者热衷于制订决策,荒谬地认为学校只要制订、实施了决策,就会自然而然地促进学校效能的提高。很显然,如果形成了学校决策的文本,但把它放入抽屉,不去考虑下一步的实施、调整和评价工作,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雾里看花,最终将一无所获。只有强调决策的执行“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发展目标。
(2)是检验决策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
学校决策执行应该由决策澄清、决策沟通、分解目标、制订执行计划、分配资源、决策行动、效果反馈、奖惩激励等有机环节组成。学校工作中发现重大发展问题,应及时进行领导决策;而正确的决策能否最终现实,则有赖于高效的执行,如果执行不力,再好的决策方案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再好的发展目标也不可能实现。通过决策的执行,不仅可以检验决策,还可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决策,如果在执行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则需要修正和弥补,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决策执行是检验决策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
(3)是不断调整决策的重要依据
学校发展决策,是以学校为发展主体,通过对学校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找到学校改革创新、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明确学校发展的愿景、使命和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文本。它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文本,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文本。决策的执行是决策过程的纽带和中间环节。一方面,任何决策不可能一经制定就完美无缺,它需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检验、修正和完善。决策者需要通过执行过程的条件变化情况来修正和完善最初的决策,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任何一项决策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只能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起作用,一项决策一旦超出其自身设定的范围,这个决策就是不科学的,肯定也是无效的,必然要被新的决策替代。当然,也不能随意调整决策,决策调整要有事实依据,特别要以决策执行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为依据。
3.影响决策执行的因素
影响决策执行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决策内容、执行系统、执行过程。(www.daowen.com)
(1)决策内容
包括决策的清晰性、周延性、需求性等。一般而言,决策越清晰、明确,执行起来就越顺畅,就不容易发生执行偏差,执行人员在执行决策之前必须对决策进行准确解读。影响决策周延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决策的逻辑性、一致性、合理性,决策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与其他相关决策、政策相互冲突;决策要有依据,合理合法,能够解决问题;决策要可行,具备执行的资源、技术以及方法。通常来说,越紧急迫切的决策,越有可能被执行,执行决策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轻重缓急,越是迫切需要的决策,在执行时越不容易打折扣。
(2)执行系统
包括学校的环境条件、结构特性、执行人员的能力及态度、决策执行的策略、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合作等。环境条件主要指学校的现有状况及发展潜力,是影响决策执行的首要因素。结构特性主要指学校决策的执行条件、执行能力和执行的流程,执行条件越充分、执行能力越强、执行程序越简单,执行结果越好。执行人员推动决策实施的各种能力越强、执行的意愿越高、对决策越认同,执行效果越好。决策想要有利推进,必须通过有效的宣传与沟通,使有关机构及人员了解并执行,目标才易达成。决策执行策略是探讨决策执行时应选择什么策略,去促使决策能被执行者有效执行。
(3)执行过程
对执行学校决策而言,要确保决策执行落实到位,执行过程完整、清晰、严密。在执行过程中影响执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执行方案的实施、执行人员的参与度、配套措施的制订、决策评估的指标等。
4.提高决策执行力的措施
(1)建立决策执行的沟通网络
国际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任何教育改革不论其意义多么重大,如果没有师生的理解和积极参与,肯定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科学的学校领导决策,应该是一种参与式决策,即在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自下而上发扬民主,要求教职工广泛参与,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得到教职工的支持,有助于增强凝聚力、调动教职工实现学校决策目标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不断发展,也需要学校与外部社会广泛沟通交流,从而使学校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理解与支持,有效改进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2)建立决策执行的协同机制
学校决策的执行本质上是把学校共同体的各种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学校发展的愿景和目的,明确学校使命,是一个协同推进的过程。决策协同的关键是使学校决策与各项活动相一致,决策得到所有人员的协同执行,学校活动紧紧地围绕学校决策目标展开,最终使学校发展目标得到充分贯彻和落实。一要做到决策目标协同。学校发展决策确定后,将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目标、将总目标分解为部门、个人发展目标,逐步形成学校—中层—基层—个人四级目标网络,构成目标体系。二要做到决策组织协同。在实施决策前,要审视学校已有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如果不能满足新的决策,应在原有学校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使整个组织的活动重心与决策的要求相匹配。三要做到决策执行过程协同。对学校内外部环境和执行效果的及时追踪、对执行效果的恰当评估和充分激励,能够促进决策有效地执行。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为缩短教师对决策执行的认知差距,学校要发挥决策执行的领导功能,对学校决策的意义、作用等进行宣导,引导教师协同决策与具体行动计划的制定,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教师指导和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