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科层制及其合理性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科层制及其合理性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层制既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其实现前提必然具有某种合理性。在科层制组织中,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层级领导,领导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明确规定每个人的权威与责任。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运行,领导通过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对组织成员的控制,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使组织活动不具备人格化特征,公事公办,确保组织行为在理性的基础上运行。

学校领导与管理模式引论:科层制及其合理性

学校管理过程中,上下级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责任明确,领导结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结构。硬权力领导模式的等级性,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的科层权威方面。

1.科层权威的含义

科层权威又称职位权威,是指在等级制的结构中注重强制与服从、强调下级服从上级,领导依赖科层权威领导学校和教职工,制定管理制度和各种规章规则,促进学校发展。科层制是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等级,权责自上而下传递。权威是一种权力形式,它来自人们自发的授权,它从自愿服从、为民认可中得到力量。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建立在其组织社会学的基础之上,是德国式的社会科学与美国式的工业主义的结合体。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科层制既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其实现前提必然具有某种合理性。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自愿服从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人们深刻认同某一信仰体系,就会采取一致性、连续性的行动,最终达到自愿服从。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合理性并非某个事实有好坏之分,且符合好的标准,而在于这个事实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某种规则一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这一规则就具有了正当性和合理性。在正当性、合理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是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2.科层权威的特征

科层制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它既是一种组织结构,又是一种管理方式。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集权的行政组织体系是人类发展中最理想的组织形态,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五大基本特征:

第一,专门化。在科层制组织中,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划分工作任务,职责范围清晰明确,把工作任务科学地划分到每一工作单元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和无用的重复性工作,强调工作职责的协同配合。每个成员无条件接受组织分配的活动任务,按分工协同原则专心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二,等级制。在科层制组织中,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层级领导,领导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明确规定每个人的权威与责任。上下级之间的职权关系按等级严格划分,下属必须接受上级的命令与监管。

第三,规范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的行为有章可循,组织的运行方式和管理程序,都有一套特定规则,每个成员的活动都受到规则的限制,每位成员都必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照章办事,自觉遵守组织的运行规范。即使是领导也必须按规则行事,不能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第四,非人格化。在科层制组织中,领导不能滥用职权,也不能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决策的公正性,在管理过程中公私分明,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情感,成员之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组织成员严格遵守法令和规章,确保实现组织目标。

第五,量才用人。组织招聘人员按专业技术资格量才录用,需要经过专业训练,职位晋升以能力、资历、工作表现等为基础。组织成员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技术特长获得工作机会,享受工资待遇。组织根据成员的技术资格授予其相应职位,并根据岗位职责对成员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晋升或加薪,鼓励大家尽心尽职,努力完成职责任务,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科层权威的性质

科层权威中个体表现在等级制度、规章与规则、指令以及角色期待之中,领导者树立科层权威的结果是使组织处于一定的监控之下,作为下属只能执行既定的决策,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韦伯认为,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强制性的科层制是最合理的管理方式,它在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管理方式。

第一,严密性。组织根据需要分为若干层级,就像一个金字塔,一系列命令自上而下传递,下级接受上级指挥。层级结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职权范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需要去找哪个部门、哪个职位的人员解决。严密的层级关系规范着各个职位人员的组织行为,可以避免部门之间、个人之间职责不明、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第二,合理性。包含目的-价值合理性和形式-实质合理性。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权力都有其合理性基础,科层权威能够稳定地运行,说明它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前提的。科层制组织按照层级节制的原则运行,领导通过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对组织成员的控制,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使组织活动不具备人格化特征,公事公办,确保组织行为在理性的基础上运行。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情感,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工作关系。

第三,稳定性。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成员都因为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委以重任,内部分工明晰,每一个成员的权力和职责都有明确规定,任何管理制度都有明确的含义和实施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保证了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和组织行为的稳定性。(www.daowen.com)

第四,普遍性。组织内部有严格的明文规定和纪律要求,毫不例外地普遍适用于所有成员。在政府机构、企业行业等大型组织中,都经历了科层制式发展经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科层制组织发展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组织形式。

4.科层权威的使用

马克斯·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科层制最为合理合法,管理工作效率最高,它在严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在需要强权领导管理大型组织的年代,韦伯使人们从科层制组织中看到了高效管理的希望。科层制理论为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合理的、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对发展资本主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韦伯在肯定科层组织管理优点的同时,也认识到了一味强调科层管理将会造成的社会危险。科层制容易引发官僚主义,束缚员工的创造性,从而影响组织的效率。

学校领导在发挥科层权威、行使科层管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科层管理的弊端

科层管理是我国学校的主要管理模式,在我国长期存在,其固有弊端不容忽视。

第一,教师教育教学目标不确定与科层组织目标明确之间的矛盾,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鲜活的人,是一群认知特点不同、情感体验各异、意志品质不一、个性特征千差万别、思想多元复杂的学生,教师培养学生与工厂制造产品有着本质差别。对工厂来说,产品是标准化的,容易进行度量,通过产生流水线就能产出大批的无差别产品,确定工作目标是可行的,对员工也是公平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很明显,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才培养不可能确定完全相同的目标,即使确定了相同的目标,也难以找到兼顾学生差异的度量标准。学校的权力主要是行政权和学术权,权力过于偏向行政,势必削弱学术权力的发挥,基层自主权受到限制,抑制了基层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学校领导中教育家很少,他们的权威更多来自行政而非学术,不注重了解基层教师的心态和诉求,助长了学校领导的独断专行。最终影响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等级严明的科层制度使教师必须服从于行政人员,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科层管理上下分明,强调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大部分教师处于科层中的最底层,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没有多少话语权,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而学校的行政权主要集中在校长等少数人手中,行政权力和外行思维对学术活动的干扰,极大压缩了教师的治学空间,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三,科层管理制度强调纪律和规范,注重刚性管理,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在学校管理中坚持原则、依规办事是必要的,但过于拘泥于规则,不讲以人为本,不关注教职工的情感体验,肯定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反而会因为工作僵化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2)正确行使科层权威

科层制又称为官僚制,是指管理权力根据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学校领导要正确行使科层权威,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多元开放、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学校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行政只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

第一,民主选举校长。为了提高校长的威望,校长应通过全体教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并明确校长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第二,三方共享权力。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管理部门,除了学校领导之外,他们应该共同享有学校的管理权。所以,学校领导、师生、教育行政部门三方应明确各自的权力,共同赋权管理学校。

第三,以人为本。要把人本主义思想应用到学校管理工作之中,在坚持原则、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关心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发挥师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第四,公平、公正、公开。在学校管理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首先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也没有人受到歧视,大家机会均等,确保公平;其次维护正义,坚守底线,在管理中防止徇私舞弊;最后是让全体人员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扩大管理的参与度,加深管理的透明度,提高管理的公信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