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领导与有效性研究

学校领导与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是认为领导是上级赋予某个人的权力。该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从名词的角度看,学校领导是指在学校中负有最高决策责任的管理人员。从动词的角度看,学校领导是指学校管理人员引导和影响教师及学生去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

学校领导与有效性研究

1.什么是领导

在汉语里,“领导”一词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动词的含义为率领并引导,名词的含义为担任领导工作的人,通常人们习惯把领导者称为领导,把领导者的行为也称为领导。实际上领导者是实施领导行为的人,而领导则是领导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

在国外,学者们对“领导”有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对于“领导”的定义,管理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一是把领导看作一项程序或一个过程。如海曼指出,领导是一项程序,使人得以在选择目标及达成目标上接受指挥、引导和影响。斯托格狄尔在《领导、成员和组织》一文中指出,领导是对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赫姆菲尔认为,领导是指挥群体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解决共同问题的过程。二是主张领导是一门艺术。如孔茨等在《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领导是一门促使其部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其任务的艺术。三是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与能力。如坦南鲍姆等在《领导:职权范围》一文中认为,领导是在某种条件下,经由意见交流的过程所实行出来的一种为了达成某种目标的影响力。戴维斯在《工作中人的行为》一书中指出,领导是一种说服他人热心于追求一定目标的能力。四是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如泰瑞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自动地达成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行为。五是认为领导是上级赋予某个人的权力。如杜平认为,领导即行使权威与决定。科·杨在《社会心理学手册》一书中指出,领导是一种统治形式,其下属或多或少地愿意接受另一个人的指挥和控制。

我国学者认为,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基于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领导的概念包括三层基本含义:第一,领导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某一个体。领导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因素构成,领导行为是由这三个因素行为组成的复合函数。第二,领导的本质是人际影响,即通过领导行为改变其他群体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第三,领导的目的是群体或组织目标的实现。

领导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和激励。领导的组织功能是指建立管理机制,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克服各方面的困难,以求高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功能;领导的激励功能是指运用各种激励方式与手段,以求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功能。

近年来,领导研究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各种新的论述与研究取向,研究者对领导界定的不同和采用各异的方法论取向,导致了领导研究多样的研究范式。例如,在领导研究取向上,尤克尔依据领导的历程、能力、行为、影响、环境与资源,将领导理论分为特质取向、行为取向、权力取向、情境取向和整合取向五种研究途径;霍伊与米斯科尔提出了两种领导理论:“特质—情境”两难理论与权变理论;本西蒙等人则将领导研究分为六种类型: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权力与影响理论、文化与符号理论、认知理论。学者们一般将特质理论、行为理论与权变理论视为传统领导理论范畴,1980年代以后领导理论研究出现的新发展取向,学者们将其称为新型或新兴领导理论。[1](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领导是领导者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被领导者自觉服从的前提下,引导、率领被领导者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理论主要可分为三大类: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特质理论认为,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特质,成功的领导者必然具备某些共同的特质。根据领导效果的优劣,找出好的领导者与差的领导者在个人品质或特性方面的差异,就可以确定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行为理论认为,通过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不同行为对下属的影响,可以找到最佳的领导行为。该理论集中研究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和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权变理论也称为领导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领导方式,领导的效果与领导者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环境有关,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领导方式,领导的效能取决于下属的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

2.什么是学校领导

学校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主要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五个层次和类别。

从名词的角度看,学校领导是指在学校中负有最高决策责任的管理人员。广义上,校长和副校长、书记和副书记属于最高决策层人员,即学校领导者,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只设一名校长和一名书记,将各部门主任也吸纳进决策层,因此在这些学校他们习惯上也被认为是学校领导。狭义上,学校领导就是校长。从动词的角度看,学校领导是指学校管理人员引导和影响教师及学生去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本引论所涉及的学校领导,主要从动词的角度而言。学校领导的核心,一是“领”,引领、牵领,给教师和学生方向感,知道往哪里走;二是“导”,指导、教导,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方法,知道怎么走。

传统观点认为,管理者是运用职位、权力对人进行指挥和驾驭的人。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要承担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及决策执行三个方面的10种角色。随着社会急剧变迁、多元文化发展以及核心价值歧义,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学校组织从以往封闭、静止、单一的形态,转型为今日开放、动态、复杂的形态,学校领导所面临的情境与挑战日趋复杂和多元。学校领导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寻求领导转型,引领学校成员锐意进取,完成学校发展使命,是当前学校领导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