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岱东镇龙头村:乡约海岛历史文化研究

岱东镇龙头村:乡约海岛历史文化研究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岱东镇历史悠久,大舜庙后墩遗址证实,距今约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2019年,岱东镇实行镇管村体制,下辖沙洋、龙头、涂口、北峰、虎斗5村。[1]祭海谢洋是龙头村的文化亮点,近来每年举办“中国祭海谢洋节”,声势浩大。祭海坛至今,岱山部分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保留了祭海粗犷、纯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展示着东海海域渔民龙信仰的独特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俗内涵。檐下用月梁、柱头科。

岱东镇龙头村:乡约海岛历史文化研究

【概况】

岱东镇历史悠久,大舜庙后墩遗址证实,距今约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相传2200年前,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寻找仙药至岱东后沙洋。2019年,岱东镇实行镇管村体制,下辖沙洋、龙头、涂口、北峰、虎斗5村。[1]祭海谢洋是龙头村的文化亮点,近来每年举办“中国祭海谢洋节”,声势浩大。境内有叶机故居、鹿栏晴沙等人文自然景观

民俗风情】

祭海谢洋

祭海,是岱山乃至中国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的一种祭祀方式。过去,因船小以风为动力,加之生产工具落后,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对大海怀着天然的敬畏。海是传说中龙王的世界,海况好坏,船只安危,渔民生死,全掌控在海龙王手中。为了祈求平安与丰收,于是出海祭龙王、丰收谢龙王,成为渔家的传统习俗。

祭海

祭海这一民俗在民间长久流传,在舟山群岛诸多渔家习俗中,岱山渔民的祭海风俗独树一帜,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礼式之讲究,无不表达着世代与海相伴的渔民们一种最原始的情怀。这种独特的海洋文化,代代相传。

据当地老渔民回忆,这一民俗事象得到了完美再现:两面大铜锣开道,随后由渔民背“样桅”(即顶尖留有竹叶、竹竿上部捆扎棕榈的小竹,意为桅杆林立),后面是五色旗及其他彩旗,抬着扎有红蓝绸布的木质杠箱,箱中装着全猪、全羊等“五牲”,各色荤、素菜,白盐、黄糖、水豆腐及糕饼、水果等祭品,共有八杠箱之多。沿途鞭炮齐鸣。祭海队伍抵达泊于码头边的船上后,身着龙裤的老渔民们把祭品放于八仙供桌上,猪、羊分供于左右专架上,供桌前铺有桌帏,太师椅背上挂着缎子被面,桌边挂好疏牒,点香插烛,随着海潮的上涨,先后上香,酒酹三遍,其间以船老大为首,其他渔民分列两旁,三跪九叩施礼。祭海结束后,将每种供品各采些许放入大酒杯,连同疏牒,一齐朝天抛入海中。此时,铜锣巨响,鞭炮大鸣,敬送龙王。

在岱山,谢洋祭海仪式,古已有之。据清朝光绪年间《定海厅志》记载,当时岱山海域的灌门老龙与普陀桃花女龙、定海岑港白老龙是官方每年必祭的三大龙王之一,钦颁祭文曰:“维神德洋寰海,泽润苍生,允寰水土之平,经流顺轨,广济泉源之用,膏雨及时。绩奏安澜,占大川之利涉,功资育物,欣庶类之蕃昌。仰借神庥,宜隆报享。谨遵祀典,式协良辰,敬布几筵,肃陈牲币。”可见祭海拜谢海龙王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再据清代志书记载,岱山岛有沙竭龙王,现鹿栏晴沙风景区所在地有后沙洋棕缉龙王,燕窝山龙王庙专供四海龙王,岱中海宴宫专供东海龙王。

祭海坛

至今,岱山部分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保留了祭海粗犷、纯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展示着东海海域渔民龙信仰的独特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俗内涵。

祭海,除了必要的礼仪和程序外,还有诸多的禁忌。如供品中的菜肴有五荤五素、六荤六素或十荤十素,因为岱山方言中“五”与“鱼”同音,意为“年年有鱼”,而“六”则意为“六六大顺”,“十”意为“十全十美”,都寄托着渔民的美好心愿。

祭海缘何要用黄酒、猪头,而从来不用鸡?这里当然也有讲究。用黄酒是因为渔民戏称海中捕鱼是与龙王赌博,黄酒颜色浑浊,龙王爷喝了眼睛看不清而“推倒庄”,让渔民满载而归。而供猪头一说,则是相传最早时候的东海龙王敖广因头上没有“尺木”(据说这叫“博山”,实则为“肉瘤”)而上不了天,渔民们想如果能送“尺木”给海龙王,就能保佑出海顺风顺水、网网丰收。找不到“尺木”的渔民想送很肥的东西给海龙王,吃多了说不定就长出肉来了,于是就想到了形状似“博山”的猪头。此后,出海时渔民就用上等猪头供奉,并抛入海。奇怪的是,日子久了,海龙王头上居然长出了“博山”且飞上了天,他开心得要重赏送猪头的人。得知是渔民后,便放口说:出海渔船,凡是供猪头的,都给予方便。

那么,鸡又因何被排斥在供品之外?因为对捕流网的渔民来说,最向往的就是顺顺利利,而“鸡爪”却意含“乱七八糟”,因此渔民不仅祭时不用鸡,平时在船上也不吃鸡,甚至不能想鸡,迫不得已要说到“鸡”字也用“鸭”来替代。另一种说法则是“鸡”在岱山方言中与“欠”同音,是不吉利的说法。(www.daowen.com)

美丽的传说包含着渔民朴素的大海“情结”,渔民世世代代在舟山群岛上繁衍着,到了如今的休渔期,岱山的渔人们利用祭海坛,借鉴传统的祭海方式,喊出让大海休养生息及对大海的感恩之情,道出希望全人类保护海洋资源,呵护海洋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人文古迹】

1.叶机故居

叶机故居位于龙头村叶家15—52号,建于清代。原为规模宏大的多重宅院,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仅存破旧老屋两座,面积约5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单檐硬山顶,盖小青瓦,檐前用瓦当、滴水。檐下用月梁、柱头科。穿斗式梁架,进深七柱七檩。

叶机故居

叶机为历史上最高级别的岱山籍官员,相传其府第仅墙门就有18道之多,前后共五进房屋,另有马厩、牢房等附属建筑。现在叶家后代尚保存有一块“引敬堂排行”匾,为“光绪辛丑菊月敬立”。

2.鹿栏晴沙

鹿栏晴沙景区距县城高亭镇14公里,既是旅游开发区,又是古“蓬莱十景”之一,是天然的大型海滨浴场及海滩活动中心。整个景区由鹿栏晴沙沙滩、徐福亭、泥螺山、晴沙海洋乐园及规划中的旅游小区组成。该景区是海上运动、海滩活动、游乐、度假为主的海滨活动中心,汽车可直到沙滩。

鹿栏晴沙全长3.6公里,沙滩呈南北走向,东西宽150米,淹水部分纵宽200米以上,是江浙沿海最长一条沙滩。沙滩坡平,纵宽大,几百米外海水才及胸,涨潮时浪大,回声响,气势宏大;退潮时潮水平静、安宁。沙色呈铁灰色,沙质细腻偏硬,沙子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对皮肤病具有一定疗效。由于沙质硬,沙滩上可行驶汽车,被冠以“万步铁板沙”美称。沙滩三面秀峰环抱,中间有“滩中小屿”——泥螺山,四周礁石各异。其近处有一“鸡冠礁”,因形似公鸡冠而得名。清晨,站在沙滩透过“鸡冠礁”观东海日出,一轮红日破海而出,霞彩缤纷,别有一番情趣。清代诗人刘梦兰曾有诗赞曰:“一带平沙绕海隅,鹿栏山下亦名区。好将白地光明锦,写出潇湘落雁图。”

鹿栏晴沙景区

海洋乐园目前已有许多活动项目对游客开放,主要有音乐茶室、小卖品部、各类海上及海滩活动项目、烧烤、沙滩跑马、蒙古包、沙滩跑车、野营房、活动茶房、各类浴具出租、淡水淋浴房、网具出租等。沙滩内建有1100平方米“晴沙宾馆”一座,为游人提供吃、住服务,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这里“戏水弄潮”。

徐福亭位于海洋乐园入口处的小山墩上,该亭占地约80平方米,为白石结构仿古式双层四角亭,四周饰以石栏。亭柱上刻有一对楹联,曰:“停桡欲访徐方士,隔水相招梅子真。”亭内树有一碑,双龙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记录了徐福求仙与岱山古名蓬莱的关系,碑名由中国徐福会会长李连庆书写。登上该亭,可远望大海和俯视整条沙滩,阵阵海风拂面,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

泥螺山位于鹿栏晴沙内,该山约6000平方米,为一滩中小屿,三面沙滩,一面入海,远远望去,像一只硕大的泥螺爬向海中,因而得名。在其山顶上有一处刑马img旧址。据有关史料记载:隋朝末年,隋炀帝欲开拓疆域,扩张领土,骠骑将军陈棱率兵万余人征琉球,途经岱山,在鹿栏晴沙一带安营扎寨,杀马祭天七昼夜。不久攻克了琉球,隋炀帝升陈棱为右光禄大夫。事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就在该景区附近修建了“陈将军庙”,“陈将军杀马祭天征琉球”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1998年由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传奇》,其中秦始皇祭海送徐福、东渡船队出征、东渡营地等场景均在该地摄制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