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杜庄原名涂庄,以在海涂上建村而得名;“涂”“杜”谐音,故称杜庄。[1]2009年1月,分设杜庄、贺家2个经济合作社,全村396户,1230人。杜庄以绿化闻名,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区域内尚有一片古木林。人文古迹有庄公庙、“闽山古迹”摩崖石刻等。
【自然景观】
古木林
杜庄古木林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米,以黄连树、沙朴树、樟树为主,树龄多在250年以上;树干圆周粗达3~4米,树冠高20余米;被列为区级黄连木保护林。
【人文古迹】
1.庄公庙
庄公庙位于庙后背1—32号,坐西朝东。据《六横镇志》记载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占地面积525平方米。整体由门厅、大殿、两边厢房及戏台组成四合院落。大殿通面阔五间,六檩,设前廊,明间五架梁上用两月梁承托吊篮状脊垂柱,南北次、梢间穿斗式,单檐硬山顶,阴阳小青瓦。戏台呈长方形,四柱落地,其中后两根柱用前殿后檐柱代替,前两根用石方柱,前后面平身科各4攒,左右面平身科各5攒,五踩重翘计心造。现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www.daowen.com)
庄公庙
2.“闽山古迹”摩崖石刻
“闽山古迹”摩崖石刻位于半塘22号东北面约30米金寺山咀,坐东南朝西北,刻于清道光年间,分布面积1平方米。整块石刻在高3米,宽5米,离地面10米左右的岩石上,阴刻繁体“闽山古迹”四个大字,每字宽约0.3米,左边落款直刻小字两行,总共12字:“浙江督学使书,福州廖鸿荃题”。
廖鸿荃(1778—1864),字应礼,号钰夫。祖籍将乐县,清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第二。授编修,累升至工部尚书、经筵讲官,赐紫禁城骑马。道光元年(1821)八月,典试陕甘。生平总裁会试一次,典乡试、分校京兆试各三次,参与朝考阅卷,殿试读卷,又督学江苏、浙江等省,可谓“门生半天下”。朝廷以其谨慎可任大事,重要水利工程皆命鸿荃督办。
“闽山古迹”摩崖石刻
自明代起浙江沿海一带许多武装商人多为闽人,著名的双屿港海商大头目李光头、许二等也均为闽人。当时六横岛本地居民不多,福建渔民来舟山海域捕鱼,因避风、停泊之需,在六横岛上自行围垦,并筑有一条海塘。所以杜庄可能长期为闽人所有,渐而发展成为较大的村落,以至于廖鸿荃在视查时也把杜庄当成闽地。“闽山古迹”摩崖石刻是浙闽渔民共同开发六横岛的实物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