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岑港镇里钓山:舟山石宕文化村落

岑港镇里钓山:舟山石宕文化村落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因近距岑港镇,故名“里钓山”。岛上有钓山、里钓山2个行政村。里钓宕是舟山最古老的石宕之一,里钓村是舟山少见的石头村。里钓采石场里钓山村里钓山开采石板、块石和各类建筑石料历史悠久。所以,里钓山的产业几百年来涛声依旧,靠的就是“两头”:一是“石头”,二是“缆头”。里钓山村依宕而建,凸显出一种浓浓的石文化的气息。里钓山礼堂原为村民集会场所,是当时最为宏大的公共建筑,政治色彩浓厚。

岑港镇里钓山:舟山石宕文化村落

【概况】

里钓山位于舟山本岛与册子岛中间,东与岑港镇隔海相望,岸距150米。古时一年四季有人在此岛及附近岛屿钓鱼,临时搭棚居住,遂称钓山。又因近距岑港镇,故名“里钓山”。岛呈南北走向,长1.98公里,宽0.77公里,陆域面积1.65平方公里,俯视下岛形似葫芦,以“葫芦”颈部为最高。曾设有炮台,称炮台山,海拔114.8米。岛上有钓山、里钓山2个行政村。2000年年末,有居民330户,936人。里钓宕是舟山最古老的石宕之一,里钓村是舟山少见的石头村。

【民居选介】

里钓山的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以灰、肉红等色的酸性岩石为主,正因为有此资源,才有了“梯山航海,视若户庭”的海居人家。民国版《定海县志》载:“海山产石极多,率质粗不中斧凿,岑港西南三钓山有石宕,每年所出颇资于用,运至他处销售者均系砌路用之板,俗呼钓山板。”

里钓采石场

里钓山村

里钓山开采石板、块石和各类建筑石料历史悠久。采石业的兴起,带动了海运业的发展。所以,里钓山的产业几百年来涛声依旧,靠的就是“两头”:一是“石头”,二是“缆头”。打了“石头”解“缆头”,解开“缆头”闹天下。里钓村清末民初西洋风格的民居建筑便能说明那是航海的结晶。

里钓山村依宕而建,凸显出一种浓浓的石文化的气息。石阶、石路、石墙、石窗、石门、石柱子、石屋、石板明堂、石井、石磨、石捣臼、石雕、石弄堂、石屋等建在宕脚上的一幅幅石头演绎而来的景致随处可见。里钓山村现存的建筑大多建于清中晚期,另有少量民国时期传统建筑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礼堂、学堂等特色建筑;多三合院、四合院,少数因地域局限仅建一排正屋;平房与楼房并存;墙体就地取材,用石块垒砌;梁架多为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前立面上部采用木结构,下部用本村生产的红石板为石墙裙;门窗细部采用雕饰,题材多样。主要建筑均围绕采石场而建,宕与村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宕因村而生,村因宕而存,两者紧紧交融在一起。

兹将代表性民居列表如次:

人文古迹】

1.穿宕(www.daowen.com)

里钓山三个老宕从南到北一字排开,气势独有。穿宕在攀宕的北部,因石宕取石打穿了山顶而得名。该宕现遗留两个石窟、一座孤岩和一块巨石,听说那块硕大的巨石是宕顶因底下掏空塌下来的,幸好宕中的工匠们都放工了,无人遇难,听起来令人惊奇不已。

2.红宕

红宕因石质是肉红色的,盛产红石板,而闻名海内外。在台湾以及南洋各地,里钓山的红石板是紧俏货,名气很大,按行话来讲就是“名牌”。

3.里钓小学

里钓小学位于里钓山57号,始建于1963年,现已荒废多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72平方米。校舍面阔七间,为砖石结构的现代建筑,两尽间为厍头,原做教师的办公室。中部五间为教室,单檐硬山顶,青砖前立面,下部有石墙裙,其他立面墙体皆石块砌筑,内抹黄泥,外涂白灰。人字形木结构梁架,檐下用青石方柱支撑挑梁。地面铺石板。屋前有小块庭院,供学生课间活动。

里钓石窗

4.里钓山礼堂

里钓山礼堂位于里钓山135号,建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坐东南朝西北,正门开于西北侧山墙下,占地面积174平方米。正面窄,两侧宽,松木人字形梁架,上盖小青瓦,基本无出檐。正面用封火山墙,外侧灰塑红色五角星,下衬六面红旗,分两侧“V”字形排列。下部为水泥墙面,前开两扇木门。礼堂两侧皆石块砌筑墙面,上部开有方形小窗,罩渔网。

里钓山礼堂原为村民集会场所,是当时最为宏大的公共建筑,政治色彩浓厚。现作为厂房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