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客家菜:家常滋味长,传承圣灯寺

客家菜:家常滋味长,传承圣灯寺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板桥写过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人民塘村志》说:“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高热量、高蛋白为特点。”客家菜突出主料而不太注重配料,讲求原汁原味。客家菜肴独具特色。客家的饮品中最为常见的是茶。除茶外,在客家人的饮品中,每到夏天时常见的还有金银花水、荷叶水、鱼腥草水、金钱草水、车钱草水、夏枯草水和绿豆汤等。圣灯的客家饮食以家常见长,这种风格至今还有所保留。

客家菜:家常滋味长,传承圣灯寺

郑板桥写过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寻味圣灯,我们看不到餐饮名店或老字号,却依然餐馆林立。而老一代圣灯人因长期在乡村居住,还是保持着客家人的习惯,在餐馆消费总是不如在家里吃饭更适合“乡情”。白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在圣灯靠近十里店的地方有一家老餐馆“叶鸭子”,算是当地的老字号,卤鸭是其特色,经营了一二十年之久,后来因修建地铁站拆迁了。而在地勘路上有一家川菜名馆“四方阁”,其店名标示为“圣灯店”,路的另一边则为桃蹊街道的咖啡一条街。

圣灯物产丰富,自然餐桌上少不了地方饮食。《人民塘村志》说:“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高热量、高蛋白为特点。”在“饮食”篇中更是有这样的记录:

客家菜的用料,大都以家禽、野味为主,不是“无海鲜不成宴”,而是“无肉不成宴”。客家人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鹅不浓”之说。客家菜突出主料而不太注重配料,讲求原汁原味。它继承了北方菜肴的烹饪方法,多用肉类,突出“咸、烧、肥、香、熟、陈”的特点。

咸,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热不热)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

客家菜肴独具特色。研究客家文化的陈世松先生在《四川客家》里解释:“在四川客家人中迄今最具客家特色的菜肴当数蒸扣肉和煎酿豆腐,据说这两道菜都是客家人上川时带来的,且至今仍系广东惠州和梅县等地的客家名菜,并深受当地客家人喜爱。客家人入川后,他们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作出了不少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菜肴,如麻辣豆花、荤豆花、酸辣红苕水粉、怪味凉拌鸡、姜汁热窝鸡、酸菜粉丝鱼、豆瓣鱼、苕粉水酥汤、酸萝卜老鸭汤、韭黄蛋花酸汤以及各种药膳炖汤等。在这当中,有的是客家人的自我创造,也有的是与别的移民相互影响融合的结果,并最终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烹制的特色菜肴。”

在日常生活中,客家人尚节俭戒奢侈,这不仅反映在菜肴上,对风味小吃也强调“花钱不多而又各具特色”,这些小吃包括:五香花生米、豆腐干、油条、油糕、锅盔、凉粉、酸辣粉、糍粑、糖油果子、拌鸡块、拌兔丁、蒸笼牛肉、蒸肥肠、羊肉汤锅及腌卤制品等,举不胜举,在圣灯街道至今还能寻见这些风味小吃。(www.daowen.com)

客家的饮品中最为常见的是茶。旧时,按照四川客家的礼规,凡客人至,给客人打水洗手洗脸后,主人就会把一杯杯沏好的热茶依次递至其手,然后再煮上一碗红糖醪糟鸡蛋垫底。饭后又重新为客泡茶,陪客聊天,真可以说是茶到情到。陈世松说,客家人平时也须臾离不开茶,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在家喝还觉不够味,于是经常邀约茶友到附近场镇茶馆品茶聊天,或交流生产经验,或交换商业信息和谈生意,要不就是唱唱曲、听听书,如此休闲消遣安度晚年。过去四川客家人最喜欢的茶叶绿茶红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多改为喝茉莉花茶,如近二三十年来龙泉驿区洪河镇生产的芝龙牌花茶,便在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区内有良好的声誉与销路。至于客家人在原籍嗜好的铁观音茶,由于经济和来源的限制,入川客家人已极少饮用。除茶外,在客家人的饮品中,每到夏天时常见的还有金银花水、荷叶水、鱼腥草水、金钱草水、车钱草水、夏枯草水和绿豆汤等。

圣灯的客家饮食以家常见长,这种风格至今还有所保留。不过,随着“农转非”,从农民转身成为市民,自然也就与城市饮食有了更多的融合,只有老一辈人还熟悉客家饮食,年轻人就更为现代一些。正因如此,2019年4月开始,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华林社区推动一个“客家美食传承”的活动,4月19日推出的是客家九大碗的必需品“酥肉”。

在酥肉制作现场我们看到:一块裹着金黄蛋液的肉,放入油锅里,经历沉底、浮起、变色升华,一块酥肉便应运而生。捞出、切块、装盘、品尝,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参与活动的范阿姨将炸好的酥肉切成小块,方便围观的居民品尝。品尝酥肉的老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说味道很合适,盐味、麻味都适中,火候掌握得也很好。此后,他们还陆续进行了包抄手、粽子等一系列回顾客家美食的活动。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来参加活动的人以社区老年人为多,年轻人甚少参与进来。

由于大量的国有企业在圣灯创建,这些工厂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自然将各地的饮食也带到圣灯,比如东北菜、江苏菜等都有各自的天地。这些饮食习惯只在工厂宿舍区流行。现在,这些饮食在东郊还存在着,只是数量并不多,也最容易被人忽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