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以来,成都东山逐渐变成了农业生产基地,这里的土地也被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洞察当年农业发展的情况,却不难想象在这块丘陵之地,农田的周围散居着林盘,客家人艰难起步,靠着勤劳经营,终于有了一片赖以为生的土地,这样的发展历程也被客家人记录在自己的族谱里。《四川客家历史与现状调查》记载,圣灯的客家主要姓氏总计有三十多个,而人民塘村就有张、李、刘、钟、曾等姓氏,他们大多是从广东梅县五华迁徙而来,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对于人民塘村历史文化的传承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人民塘的历史上,这里长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这种状况到20世纪70年代农业技术推广之后才发生改变。《人民塘村志》“粮食生产”条下记录:“20世纪50年代,水稻和小麦是人民大队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下,生产力低下,农业科技非常落后,粮食产量很低,尤其是受水利条件的限制,水田一年之内种一季水稻,旱地种一季小麦和一些经济作物。粮食亩产量一般在400余斤。”
除了农民自主生产之外,青年们也在发挥作用。1973年,人民塘村成立了青年突击队,由林全荣、张同根(五组)负责。在成立之初,就参与改造民兴中路,此后加入大规模的改田改土活动:一是将小的田块改为大的田块;二是将坡地改为梯田;三是增加蓄水能力,大力改扩水塘。这支青年突击队为人民塘村的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人民塘村在退出农业生产之前,一直有种植粮食、蔬菜的习惯,那时候田野里是川西坝子的景象,看上去很朴素,现在这些农田都已消失了。”在回忆过去时,老一代的人民塘人还是忍不住感叹时光的流逝。《人民塘村志》中列举的数十种农业生产用具,包括拌桶、晒席、耙、筛子等,而今在人民塘社区已绝迹。
2000年,人民塘村退出了粮食生产,种植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主,这时期的蔬菜种植早、中、晚配套,品种多样化,一年四季都有鲜菜上市。品种包括大小白菜、莲花白、花菜、青菜、空心菜、菠菜、胡萝卜、白萝卜、莴笋、豇豆、茄子、芹菜、莲藕、土豆、洋葱、黄瓜、苦瓜、豆角、丝瓜等。此外尚有油菜、绿豆、黄豆、胡豆、豌豆、生姜、平菇及海椒(灯笼椒、朝天椒、大红袍、酒椒等)。2003年,蔬菜年总产量多达274万公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