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钟禄元: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圣灯寺的作者

钟禄元: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圣灯寺的作者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文章是钟禄元以家乡的风俗习惯来研究客家人。当时的钟禄元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助理秘书。钟禄元1913年出生于圣灯街道东华村三组。1941年,寓居成都的叶圣陶邀钟禄元到四川省科学教育馆任研究员,主要负责《文史教学》(月刊)的编辑工作。钟禄元曾在该刊发表了《蜀北客族风光》《历史的功用》《整理川省资料刍议》等论文。钟朴然的回忆告诉我们,钟禄元与叶圣陶的相识,与一次投稿相关。

钟禄元: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圣灯寺的作者

李劼人先生曾在民国时期创办了一本反映民俗的期刊——《风土什志》,在1943年9月出版的创刊号上,发表了钟禄元的《东山客族风俗一瞥》。这也是成都人首次研究客家人。这篇文章是钟禄元以家乡的风俗习惯来研究客家人。当时的钟禄元任四川省临时参议会助理秘书

钟禄元1913年出生于圣灯街道东华村三组。钟禄元次子钟朴然后来回忆:“(父亲)兄弟姐妹共六人,他排行老幺,由于爷爷忙生意,父亲到九岁才去读私塾,后来考进成都华阳县国中学校读初中。为了给家里节约钱,父亲中学毕业后直接考进免费的四川师范学校。1934年,他在四川师范学校毕业后,便在牛王庙小学校任教师。那时候,当教师是每学期与学校签合同,报酬每个月五十块钱。父亲自己每月只用五块,其余全部交给自己的大姑妈保管,留着日后上大学用。1936年,他考进了国立四川大学历史系。1939年的暑假,钟禄元作为四川大学的学生,参加本校西南社会科学研究处组织的客家调查团,调查对象即现在的成华区范围内的客家人。”[1]

▲ 哈萨克人歌舞关山月),《风土什志》第一卷第四期封面(1944年7月) 选自《成都文艺》杂志

大学毕业后,钟禄元先后在华阳县中学、成都县中学等学校任高中部史地教师。1941年,寓居成都的叶圣陶邀钟禄元到四川省科学教育馆任研究员,主要负责《文史教学》(月刊)的编辑工作。4月30日,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办《文史教学》,朱自清、叶圣陶、顾颉刚、钱穆等皆担任编委,主要负责人为叶圣陶。钟禄元曾在该刊发表了《蜀北客族风光》《历史的功用》《整理川省资料刍议》等论文

钟朴然的回忆告诉我们,钟禄元与叶圣陶的相识,与一次投稿相关。《叶圣陶抗战时期文集》(第二卷)1941年11月5日的日记记录:“到馆,续作前日所作文,仍得千五百言。中间又为钟禄元君校稿一篇。”[2]此次所改的文稿即发表在《文史教学》第三期上的《蜀北客族风光》一文。查11月21日的日记,亦有记录:“钟禄元君嘱改其所为文,遂耗半日。又看徐恒之君文。二君皆大学毕业生,而文字皆似是而非,实未通顺。”[3]

“抗战结束后,叶圣陶先生在离开成都前夕,推荐父亲到贵州大学任教。父亲以离家太远而推辞掉这个机会。叶圣陶先生于是又推荐他到成都济川中学校,即后来的成都市第十六中学校任教师。”(www.daowen.com)

在钟禄元的一生中,命运似乎总在和他开玩笑,以至于多年以后,依然回到圣灯:“1951年,新政府号召有文化的人员出来为革命工作,于是,父亲钟禄元参加了西南革命大学学习,期满后分配到四川省泸州市第一中学校任教。后来又调到泸州市幼儿师范学校。1952年,因城市人口压缩,父亲钟禄元回到了成都市圣灯人民公社东华大队第三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1979年春,圣灯人民公社安排父亲钟禄元到圣灯中学任代课教师,有幸与谢桃坊、林文询等文化人一起共事教书,任初中的语文教师。”

谢桃坊后来回忆说:“钟先生长期教地理,两人一见面就聊得来,因为志趣相同。星期天,时常还和钟先生一路进城会老朋友,吃茶。那时候他跟成都学术界的人物来往很多。”197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发布招聘启事。钟禄元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谢桃坊:“你可以去报考。”就这样,谢桃坊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试,被录取为助理研究员。由此可见两人友情之深。1984年9月,钟禄元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以后,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钟禄元以泸州市幼儿师范学校职工资格,补办了退休教师手续。此后,钟禄元多次发表与客家人有关的文章。

1988年9月12日,钟禄元因脑溢血在成都无缝钢管厂职工医院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研究的客家文化事业

在钟禄元的最后岁月里,他依然对东山客家文化念念不忘。遗憾的是,至今也没有钟禄元的一本专著问世,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对客家文化的研究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