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圣灯寺:值得书写的教育史

圣灯寺:值得书写的教育史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圣灯中心校”在圣灯街道的教育史上,是值得书写一笔的。1991年她来到圣灯中心校,开始了自己的校园足球教练生涯。前四川女足球员熊莉和杨月从在圣灯中心校成了搭档。之后因为圣灯中心小学缺乏带低年龄段的教练,熊莉被聘为该校专职足球教练,开始了她和杨月从长达17年的合作。可见,圣灯中心校的足球运动魅力非凡。就这样,圣灯中心校成了东郊人永恒的回忆。

圣灯寺:值得书写的教育史

9月的阳光是灿烂的,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有一批孩子成为学生,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在求知的路上奋进,从此开启人生的新旅程。

在圣灯的教育史上,既有圣灯中学这样的名校,又有圣灯中心校这样的小学,不只为这里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也代表了圣灯的教育高度。在对这所学校历史进行梳理时,我意外地发现媒体人春晓当年就读的学校就是圣灯中心校。

春晓小时候家在刃具厂,她没有像一些工厂的子弟那样读工厂子弟校,而是选择在圣灯中心校读小学。在《消失的“放学路上”》的文章里,她回忆说:

80年代,我在成都东郊上小学,学校有个乡土味十足的名字叫“松柏村”(后来改名为“圣灯乡中心校”,阿拉丁的感觉有没有)。虽然不是泡桐树,但也是我们那个城乡接合部数一数二的牛校了。东郊那些工厂里的父母,削尖了脑袋想要把孩子往我们学校送呢。

比如,我是东郊第一大厂、毛主席视察过的量具刃具厂的子弟。刃具厂虽然也有子弟校,但教育质量很差。

因此,为了不让我当“街娃”,我爸妈早就打定主意,我是要读松柏村的(哇塞,这句话讲出来好霸气,感觉我是要去读哈佛的一样)。题外话,这个当年谁也看不上的刃具厂子弟校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电子科大附属小学”,太坑爹了。

“圣灯中心校”在圣灯街道的教育史上,是值得书写一笔的。《圣灯乡志》记载:松柏村小学“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并由当时成都县文建科批准为正式公立小学。原校址在现在马鞍村四组的一个小土坡上,因其校内有一古柏而得名。初建时,总面积约100平方米。教室为土木结构的草房,计3间,全校有4个年级,教师4名,学生30余名”。

1949年后,松柏村小学被接收为公办小学,为改善办学条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搬迁到府青路立交桥侧(府青路二段3号)。这个地方原为地主银万全的别墅,占地4亩,有砖木结构小房8间。经过整理,改建为4间教室,开设教学班4个,分4个年级,教师4人,学生有100多人。《成都市教育史志资料》第六期则记录,1951年的松柏村小只有3个班级,3位教员,至1960年发展成初级班3个,学生267人,高级班3个,学生139人。(www.daowen.com)

在以后的岁月里,“圣灯中心校”的校名根据发展需要多有变更:1966年,校名由松柏村小学改为“红星北路小学”,1979年再次更名为“圣灯地区中心小学校”。

春晓回忆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就读圣灯中心校,而不是到刃具厂子弟校,是因为学校有一位“朱丽倩式的美女”杨老师。“杨老师也是我姐的班主任。大我10岁的姐姐那时已考上武大,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杨老师作为启蒙老师,功不可没。因此再把老二交给她,我爸妈都特别放心。”不知春晓后来成为媒体人是不是与此有关系。

20世纪80年代的圣灯中心校的学生,除了周围各个工厂的子弟之外,就是圣灯寺周围的农村孩子。用春晓的话来说,就是“班里的孩子都是附近的农二代和厂二代”。毫无疑问,圣灯中心校为圣灯的文化、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不少学生后来都是在圣灯工作,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传承着这一区域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不能不提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女足运动的球员杨月从,1981年她在金牛区业余体校女足队踢球。1984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文家中学当了七年的初中体育老师。1991年她来到圣灯中心校,开始了自己的校园足球教练生涯。在回忆那段经历时,杨月从说:“成华区是很有足球底蕴的,所以当时圣灯中心校的历任校长都很支持开展足球运动。圣灯乡政府也拨了几万块钱给学校修了很专业的沙土场地,渗水功能很好,下雨也不会泥泞不堪,在当时算是条件不错的球场了。”

前四川女足球员熊莉和杨月从在圣灯中心校成了搭档。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女足未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国内大部分女足球队被解散,熊莉也只能选择退役。她在原国营784厂找到了工作,最早是在车间当装配工人,后来又去了厂子弟校当体育老师。后来子弟校被剥离,熊莉被分配到厂职工培训中心,但她没有去,因为喜欢足球,熊莉选择到东郊体育场教孩子踢球。之后因为圣灯中心小学缺乏带低年龄段的教练,熊莉被聘为该校专职足球教练,开始了她和杨月从长达17年的合作。2003年,在达州举行的全国U—9少儿足球邀请赛上,圣灯中心校足球队代表成都出赛,以7战5胜1平1负的成绩获得亚军。像这样的成绩在这所学校还有很多。

曾在圣灯中心校学习的张鑫多年后回忆说:“甚至到我读大学以后,圣灯中心校依然屹立在成都市小学足球界的顶峰。因为当时我们穿的球衣颜色是黄色,于是我们又被很多家长称为‘小全兴队’。”这是因为学校“垄断了当时整个成华区的足球精英”。为了在这里踢足球:“当时和同一年级的于小浪和林峰甚至为了读这个学校而降了一个年级——这个做法在当时相当盛行,以至于后来小我很多届的师弟大多也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可见,圣灯中心校的足球运动魅力非凡。

成华区根据区域教育的发展需求,2004年将圣灯中心校与双林实验小学合并成李家沱实验小学。就这样,圣灯中心校成了东郊人永恒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