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华区命名与圣灯寺:圣灯寺赋予新区经济力量

成华区命名与圣灯寺:圣灯寺赋予新区经济力量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成华区新成立时,圣灯寺作为城东的亮点多次被提及。以此命名,当然是为显示成都新经济的力量,要知道,东郊工业区可都是位于圣灯寺周边的,就其当时的名声而言,在成都城区是无可取代的。因此命名为“圣灯区”是恰如其分的。[1]自此,成华区的命名尘埃落定。从这一场命名当中,我们看到,圣灯寺作为地名具有的含金量是不容低估的。

成华区命名与圣灯寺:圣灯寺赋予新区经济力量

在圣灯的历史上,地名的演变也有着独特故事。东城外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从明朝万历时代开始,就逐渐以圣灯寺为标志,其周边分布着如牛市口、龙潭寺等场镇,但圣灯寺独特的地位是场镇无法替代的。多数时间,它是这一区域的精神象征,因此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成都的区划从1949年之后就不断地发生变化。当成华区新成立时,圣灯寺作为城东的亮点多次被提及。1990年,成都区划作出调整,将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划分为五个城区,即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和成华区。这次区划调整是成都城区的一次大变革。金牛区最初为成都郊区,而新成立的成华区,则是由东城区和金牛区的部分乡镇划分出来的部分组成的新区。

那么,这样一个新区应该取什么名字更为恰当?在区划未确定时,曾有多位地名专家为即将成立的新区提出一大堆备选的命名方案,经过筛选,几个备选方案得到了普遍认可。它们分别是:“昭觉区”“沙河区”“圣灯区”“建设区”,这几个名字各有侧重点,也可以说是从不同的侧面突出了这一区域的内涵。

定名“昭觉区”,是因为区里有著名寺院昭觉寺,该寺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其历史文化悠久,正可以彰显新区文化底蕴深厚。这就像武侯区、青羊区的命名一样,是着眼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之所以取名为“沙河区”,那是因为流经新区里的沙河,是可以和锦江媲美的河流,且其流经的区域80%位于这个新区,像锦江区那样以河流命名,自然也有几分道理。

然后是“建设区”,此命名看上去与建设路有关。建设路原名猛圣路,于1951年建成,西端起于猛追湾(传说因当年张献忠兵败之后,受到大慈寺和尚兵追赶到此地,乘船脱险离去而得名),路东端止于圣灯寺。这也是东郊联系城区的交通要道。取名为“建设区”,还因为1956年后不少大型国营企事业单位迁到了东郊(圣灯寺至猛追湾一线),如成都量具刃具厂、成都机车厂、电工器材厂、轴承厂、国光电子管厂、亚光电工厂、锦江电机厂等多达160户企业。与此同时,中国第一所电子工业大学(今电子科技大学)也建在了东郊。医院、百货公司、饮食商店等相继开业。这样,成都东郊形成了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片区,成为国家三线建设的要地。东郊的建设、发展使成都市由一个单纯的商业、消费城市发展成一个工、商、农并举的复合型城市。1965年,这条路被改名为建设路。对东郊来说,建设即是在路上,这也显示了新区的朝气。

说到“圣灯区”,当然与圣灯寺有关。当时的成都人,出了猛追湾,就可以看见东郊的标志性建筑——圣灯寺。圣灯寺在这个新区的地域内,而且辖区内的圣灯乡是全国百强乡镇,乡镇企业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以此命名,当然是为显示成都新经济的力量,要知道,东郊工业区可都是位于圣灯寺周边的,就其当时的名声而言,在成都城区是无可取代的。或许正如工人作家王金泉所说的那样,圣灯寺是建设路的原点。

张义奇先生在《沙河流年》里说:“在老成都人的心中,圣灯寺不是一座寺,而是东郊工业区内的一大片地域的总称,包括了建设路、厂北路直至二仙桥一带。人们但凡说到某人在东郊某厂工作,总是统统以圣灯寺而代之。”很显然,圣灯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因此命名为“圣灯区”是恰如其分的。

张云吉先生在采访中也谈到过成华区的命名:“圣灯寺当时是成都的地标,虽然寺院改成了学校,但我们说东郊,过了猛追湾,到二环路时就看到了圣灯寺。过了这里,才能看见各个工厂。若是新区取名为‘圣灯区’,也很有文化分量。虽然与昭觉寺相比,圣灯寺的名气可能没那么大,但其影响力在当时的东郊几乎还没有哪个地名可取代。”

不管怎样,围绕着新区命名,不同的专家学者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这样的探讨无疑是对成华区人文历史的一次仔细梳理。虽然这几个备选名字都无一例外地没有被选中,最终“成华区”成为定名,但这个名字似乎不能用“成都县、华阳县”的简单组合来给以解释。(www.daowen.com)

对于“成华区”这个命名,作家郑光福曾撰文《闲说“成华”》,写到成华区成立时,他曾采访过时任区长的叶学东。叶学东给出的解释是:“成都县、华阳县是唐以来成都地方历史行政区划的县名地名,但新区这片土地又包括不完。正确的解释应为:一是从历史沿革来看,这个区是成都县和华阳县交界地区;二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域特点来看,这个区还是成都高科技的电子工业区,有不少大中型企业、厂矿,有总投资近百亿的固定资产;区内还有全国重点院校,如电子科技大学、地质学院等六所大专院校;还有中央省市科研单位三十多家,研究门类多、设备先进,人才济济。不言而喻,这里有成都‘工业精华’之称。‘成华’二字内涵还很丰富……”

1990年7月1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以“市府发〔1990〕141号”文件阐释了成华区名的缘由:

以“成华”名区有较好的地名基础。该区境域在历史上分属原成都县和华阳县,且在地名上亦有反映。如直至1957年才撤销的原华阳县“成华乡”(并入今保和乡)和今龙潭乡境内的“成华桥”“成华堰”等,皆因地处原成都、华阳两县交界处而得名。

“成华”指代成都、华阳,是原成都县、华阳县名称的简写,也是成、华两县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行政地域名称恰如其分的反映。

“成华”一名内涵丰富。古文中“华”又与“花”字相通。从深层联想,“成华”一名中蕴含有“成华之花”或“成都之精华”,这样就将“成都现代工业精华之区——新兴的电子工业集中地”这一层意思转注于区名之中,从而使成华区名更显雅致。[1]

自此,成华区的命名尘埃落定。从这一场命名当中,我们看到,圣灯寺作为地名具有的含金量是不容低估的。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管成华区的行政区划如何变化,“圣灯”作为地名始终存在于成华区的地图中,并成为成都人的永久记忆。

【注释】

[1]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华区志》(1990—2005),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5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