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八十梦忆》:揭示不可忽视的中国文化内涵

《八十梦忆》:揭示不可忽视的中国文化内涵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主要阐述了传统的理念、学术与传统、红学与传统、传统与文化秩序及传统的阐释与重建这五部分内容。《传统的误读》中所涉及的题义,又有了几倍于前的著论。本书第一篇章的首篇文字,为《中国文化的张力》,对全书的内容似有一定统摄作用,于是便以此篇名来名书。中国文化是含藏极为丰富的世界,内部充满了张力,对中国社会的迁流和嬗变蕴蓄有各种可能。2018年3月9日记于东塾 《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中信出版社,2019年

《八十梦忆》:揭示不可忽视的中国文化内涵

本书的编竟付梓,需要追溯到我二十二年前,即1996年出版的《传统的误读》一书。当时吾友王亚民兄主政河北教育出版社,正致力于精品书的打造,为出版此书,特请上海的设计名家陶雪华女士装帧设计,26万字、407页的一本学术著作,出版得相当典雅大方,风格上传统中带有少许洋气,是我很满意的一本书。但由于书中最后一组文字,包含有和余英时、杜维明、陈方正等三位先生的访谈对话,后来中华书局出版我的《学术访谈录》,作了收录;也由于王亚民兄工作变动,调来北京履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兼故宫出版社社长,我们便忽略了此书是否应该再版重印的事宜。

但去年夏天,无意中看到的一则消息,使我心有所动。2017年6月4日,岭南史学社把二十年前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传统的误读》,作为最新一周的推荐书目,并向会员发表文字告白,写道——

亲爱的会员们,本周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刘梦溪的《传统的误读》。本书主要阐述了传统的理念、学术与传统、红学与传统、传统与文化秩序及传统的阐释与重建这五部分内容。作者认为忘记是人类的生理保健机制。不同民族的生活之链是可以结成各自的传统的,但人类首先有忘记自己历史的传统。丛书中,有许多问题引起你的思考,如:传统究竟是何物?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多少可以称之为传统的传统?如果信仰不坚牢,能够成为合格的传统的继承人吗?等等。总而言之,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推动我们探究历史真相与人生真谛。

而所列举的“推荐理由”则为:“刘梦溪在《传统的误读》中对文化传统进行了细致的追溯和深刻的阐释。我们能为他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化传统在‘轮番实验’中不断流失的遗憾和对真正的文化传统的眷顾所深深感触。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把文化传统像旧式花瓶一样打破又修补,或扔在墙角,鄙夷地厌弃;或捧上圣坛,空洞地崇拜。文化传统就这样在我们视野中日渐模糊。而该书向我们吹起了警醒的号角:文化传统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生长之根,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自觉地传承和重建,不对文化母体自轻自贱。”对我的一本旧著,推荐者能够如此感同身受地介绍与解读,无法不叫我顿生感慨。

推荐者甚至还不惮烦劳地引录书中的相关段落:“传统不单纯是一种思想形态,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化为千百万人习俗的思想方能转化为传统。思想经过沉淀才能成为文化。陈寅恪以及王国维等老一辈学者他们是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深知文化的慧命薪火承传不易,所以常怀孤臣孽子之心。今天,承继与重建文化传统更加困难,迫切需要有新的一代文化所托命之人。”称这些文字不失为书中的“精彩部分”。但市面上久已不复见到此书,推荐者提示自己的会员:岭师图书馆藏有三本,索取号是I206/L737,上架位置在6楼6行B面5架。所示的书影图例,恰是陶雪华女士的设计杰作,让我感到不胜亲切之至。

事实上,我还看到过余昌民先生写于2006年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理想者袁庚》,引录袁庚写给作者的一封信,其中有如下一段文字:(www.daowen.com)

蒙馈赠余英时及刘梦溪之著述,不胜感谢。前者在数年前在港曾拜读过(似王佩仪博士处送来的),而今重读另是一番韵味。刘梦溪之著述读之确含藏充实,气势磅礴,惜乎论述只及于晚清;如今知识分子之苦,有口难言。因学术独立于权势,学术思想之多元,学派之纷繁的局面,可能下一世纪才会出现。

这封信是1997年8月4日转到余昌民手中的,所说的本人的著述,即为《传统的误读》。虽然把我和余英时先生并列,不免愧不敢当,但这位余昌民先生的眼光以及袁庚先生的深识,着实让我感佩不已。试想“含藏充实,气势磅礴”的八字评,是何等分量。可以告慰的是,自《传统的误读》迄今所写的文字,应不下一二百万言,似尚未辜负袁庚先生二十多年前的谬许之辞。我个人并不认识袁庚先生,但他的令名和业绩听到不止一个人讲过。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初起时的一位先行者,是有文化关怀的时代弄潮人。余昌明以“文章太守”称谓袁庚先生,应该是得其人格性体的一个断判。

岭南史学社把二十多年前的这本旧著推荐给今天的会员,不知与袁庚先生的评骘是否有关,但得到岭南一地的学人和得风气之先的改革者的许可,则是我决定重新出版此书的直接契机。然而时间毕竟过去了二十余年,原样付梓已不合我二十年来的学问历程。这二十年我对文化与传统、学术与传统的研究,更深入也更系统了。《传统的误读》中所涉及的题义,又有了几倍于前的著论。因此今次出版此书,必须重新调整篇章和编目。原书五篇章,收文三十五篇。今次收文四十八篇,厘分为六篇章。原书所收文字只保留了十篇,其余二十五篇全部裁撤。此次新补入的文章为三十八篇。篇题的名称,只有“传统的理念”一题,为原书所有,其他五篇题:“文化与传统”“传统解故(上)”“传统解故(下)”“传统的反思与重建”“现代学术与传统”,均为新设。毫无疑问,较之原书而言,已经是一本新的著作了。

本书第一篇章的首篇文字,为《中国文化的张力》,对全书的内容似有一定统摄作用,于是便以此篇名来名书。中国文化是含藏极为丰富的世界,内部充满了张力,对中国社会的迁流和嬗变蕴蓄有各种可能。但传统是看不见的,只能通过历时历代积存的历史故实和文化现象来辨识和感知。感谢岭南史学社给了我出版此书的灵感和兴趣,感谢中信出版社王强先生和他的同事,特别是责编王佳碧女史,为此书的付梓作了周详无漏的安排。

2018年3月9日记于东塾
《中国文化的张力——传统解故》,中信出版社,201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