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革命战争年代,教育就是培养具有革命精神和牺牲精神的人才。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里,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干部教育,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都把培养革命人才提到很高的地位来认识。
教育能形成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不变的。在战争年代,革命需要大量的人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一种办法。在战争年代,教育是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来开展活动的,教育是为革命战争和生产服务的,这是普遍规律。在右江革命根据地里,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这是根据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贡献。
为革命培养各方面人才,是革命根据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百色起义时期施行工农教育最直接的效果是,成千上万的工农群众通过教育,参加了赤卫队,后来部分转而参加了红七军,为保卫右江革命根据地或随军北上而斗争。
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里,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兴办普通学校,举办党政干部培训班,开展成人教育,开办平民学校,开办平民夜校,进行识字运动,对原有学校进行改造,兴办新型中小学,建立了苏维埃民族教育体系。这是壮乡教育全方位发展的第一次飞跃时期。这时期的教育,体现在教育直接为革命运动服务,教育同当时的土地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www.daowen.com)
可以说,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工作准备得比较早,基础打得比较牢实。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就在左右江地区领导了农民运动,开展平民教育,开办夜学班,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了一批有革命热情和献身精神的根据地建设人才,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作了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又全方位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促进了根据地各方面的发展。
当时干部人才急缺,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几个培训班的数据表明,几乎县、区以上的干部都经过培训,上万名的红军指战员都经过一次以上的培训,根据地的2000多名党员都接受过培训。虽然时间短,学习任务重,但经过培训,其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锻炼和造就了一代革命骨干和英才,尤其培育了一大批革命意志坚定、土生土长、密切联系群众、熟悉本地情况、受到群众拥护的少数民族干部。当时地方党政部门干部,除了少数是外来干部外,多数是本地壮、汉、瑶等民族干部。他们在保卫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了骨干和桥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