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普通中小学及师范讲习所与教师培训班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普通中小学及师范讲习所与教师培训班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教育可分为三类。师范教育包括师范讲习所和教师培训班。普化即劳动人民大众之称。学校除开办小学部外,增设补习班,在学校举办平民夜校。现为中亭乡小学。1919年由民众筹集将私塾改为育才小学。1922年3月,韦带领全体师生及农民代表清算土豪劣绅。1931年革命低潮时又改称为育才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武篆小学。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普通中小学及师范讲习所与教师培训班

普通教育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前夕由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创立开办的普通学校;第二类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后由工农民主政府所创立的劳动中学、劳动小学;第三类是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建立的其他普通学校。师范教育包括师范讲习所和教师培训班。

1.普通中小学

百色起义前和根据地创建初期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举办和领导的学校。

(1)恩隆县普化小学

普化小学校址在今田东县平马镇百谷村百谷屯。1926年9月,共产党员韦如山从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回乡兴建普化小学,自任校长。普化即劳动人民大众之称。当时有学生100多人,课程设国文、算术、常识音乐。学制3年。白天为少年儿童上学,晚上办青壮年夜学班。号召农民起来革命。之后,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百色起义时,有数十人参加红七军和赤卫军。红七军主力北上时,有9人随军行动。著名校友有新中国开国少将朱鹤云等。

(2)恩隆县鸿文小学

鸿文小学校址在今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创始人赵秉寿。1925年,赵秉寿(1926年入党,1931年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牺牲)从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发动群众修资兴建鸿文小学。时有学生80多人。课程设有语文、高等作文、数学地理历史英语、卫生等,学制分为2年和3年。学校自编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教育。师生一同到县城平马镇和附近村屯演讲、唱戏、为群众宣讲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1929年百色起义后,学校改为劳动小学,校长李君蔚,教师赵润兰、李修学等。大多数师生参加革命,不少人随军北上。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反动派将那恒屯民房和学校全部烧毁。

(3)恩隆县明德小学

明德小学校址在今田东县林逢镇林逢小学。进步青年滕德甫,1926年入党,是在右江工作的第一个右江籍共产党员,百色起义后任中共恩隆县书记、恩隆县苏维埃主席。该校1926年创办。时有高小1个班60余人,初小2个班110多人,教学内容除原来课程外,还增加了革命内容的部分。1927年中共在校成立党支部,成为恩隆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几名党员教师后来都成为右江革命的骨干。

(4)都安县左河小学

左河小学校址在今都安县左河小学。创办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为私塾。1905年改为左河两等小学堂。1923年9月,进步青年陈铭九(1927年入党,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第二十一师特派员,1932年牺牲)、邓无畏等人受韦拔群委派到该校工作。他们以该校为据点,联络当地进步人士唐向岩、覃道三等人,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会,开展革命活动。

(5)奉议县志大小学

志大小学校址在今田阳县百育乡新民村。1916年由进步青年黄治峰(1927入党,百色起义后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副师长,1932年牺牲)始办。时有学生30余人。曾停办。黄治峰辞军还乡所后复建。志大即革命意志远大。学校除开办小学部外,增设补习班,在学校举办平民夜校。课程除国文、算术外,还有革命理论,利用讲课为名传播马列主义,培养普通农民运动骨干。1929年,学校师生纷纷参加红七军和赤卫军。1934年该校被反动政府解散。

(6)凤山县振华小学

1922年冬,韦拔群委托“留邕(南宁)色(百色)同学会”总会长梁福臻在凤山县盘阳区法福村(今属巴马县)筹建振华小学。振华即振兴中华之意。1925年春,学校组织宣传队,下乡宣传革命道理,开展农会运动,1927年初,韦拔群派联络员黄绍文来校筹划盘阳起义。学校开设革命课程,在师生中积极宣传革命道理。

(7)龙州县赤光学校

1923年,进步人士高孤雁在龙州下冻州高小任教时,看到《新青年》学刊第一期瞿秋白的《赤潮曲》,被文中“赤潮澎湃,晓霞云动”之语所激励,并把学校改名为“赤光学校”。赤光学校有教员23人,学生400余人。1924年还办了1个特别班,免费招收贫困学生入学,学生来自本地和邻县,也有居越华侨子弟。高孤雁亲自讲授《向导》《前锋》等内容,传播科学真理和民主精神。

(8)凤山县巴轩学堂

巴轩学堂校址在凤山县巴轩区(今中亭乡)。1925年冬,进步人士罗福宏(后入党)从东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回乡后创办。罗福宏自任校长。学生约70人。教学内容增加革命道理。学生学习自觉性高。1930年冬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反动派把这所学校毁坏。1934年,中共巴轩区党支部又发动群众重建。虽几经敌人破坏,但仍坚持办学直至解放。现为中亭乡小学。

(9)思林县思林小学

思林县思林小学校址于今田东县思林镇。前身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上林县立两等小学堂,后称思林县思林中心小学。1925年底,革命先驱阮殿煊(历任中共田南道临时特委委员、思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七军政治科长)任校长后,与教师黄永达(历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员、红七军教导队队长)等在学校里积极宣传革命道理,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中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革命军。1927年,中共在该校成立思林小学党支部(有党员5人),后改为中共思林县支部、总支部,书记阮殿煊。这为后来筹建中共思林县委打下了基础。1930年10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部分师生随军行动。

(10)东兰县育才小学

东兰县育才小学校址于今东兰县武篆乡。1919年由民众筹集将私塾改为育才小学。韦拔群在师生中宣传革命道理。1922年3月,韦带领全体师生及农民代表清算土豪劣绅。1926—1927年在该校开办广西东兰第二、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男女学员300余人。1929年冬改为武篆区劳动小学,红七军第三纵队部曾设于该校。1931年革命低潮时又改称为育才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武篆小学。

(11)恩阳县恩奉小学

校址位于今田阳县那坡镇。1929年时称恩阳县恩奉小学。共青团员、校长苏宝双在师生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准备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1929年12月12日晚,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到该校演讲。

(12)凤山县八龙学堂(www.daowen.com)

1921年廖源芳回到故里创办八龙学堂。1926年招收学生40多人。学校传播革命道理。1928年韦拔群到该校进行演讲。百色起义后,校长廖源芳任红七军六十三团团长,学堂学生大都参加革命队伍。后学校被反动派焚毁。

2.劳动小学

劳动小学是指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由工农民主政府直接举办和管理的学校。最著名的有:

(1)百色县第一劳动小学

百色县第一劳动小学前身为百色厅两等小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百色最早创建的新式小学。曾名百色县经正两等学堂、百色县第一小学。1929年12月,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将其改为百色县第一劳动小学。派原教师罗涟漪任校长,有教员20余人,学生200多人。开设课程有政治、军事、文化、劳动等。

现校名为百色市“八一”希望小学。校内保留的清风楼,系一幢三层砖砌建筑物,为红七军政治部旧址,邓小平曾在那里工作,现为全国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东兰县劳动小学

东兰县劳动小学始名东兰县小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东兰州官易振兴创办。校址于东兰县县城。1929年百色起义后,韦拔群提议更名为“东兰县劳动小学”,其含义是“劳动人民的学校”,并派中共党员白汉云任校长兼校党支部书记。1930年,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部设于此,军政委邓斌(邓小平)和韦拔群、陈洪涛在寓所办公。县委书记黄举平和韦菁等共产党人经常到校上课。开设课程有政治、军事、文化、劳动。文化课包括语文、地理、历史、毛笔字、算术等。学生从各区贫苦农民子女中择优录取,免费入学。有壮、瑶、汉等民族,其中壮族居多。办学经费由政府供给,课本由苏维埃政府编发。按照为红军和地方政权培养后备力量的办学宗旨,除组织学生学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知识外,还组织共产党、共青团、儿童团、学生自治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第一届招收3个班,共有学生150人。毕业生有韦国清、覃应机、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等。

(3)东兰县长和瑶族初级劳动小学

东兰县长和瑶族初级劳动小学校址位于东兰县中山乡。1930年初,根据韦拔群提议,由东兰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开办。招收瑶族同胞的子女免费入学。共有学生50多人,开设语文、算术、音乐、革命史等课程。

(4)龙州县劳动第一完全小学

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后,左江革命委员会将高等小学改办,后称龙州县劳动第一完全小学。学生大多来自劳动人民的子女。办学经费由左江革命委员会供给。学生边学习文化知识,边进行革命宣传。师生深入下冻、彬桥等地,宣传革命道理。

3.劳动中学

(1)广西劳动第一中学

广西劳动第一中学是右江革命根据地唯一的公立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普通教育的最高学府。于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时更名。该校前身为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泗色中学堂,经历泗镇色中学堂,广西省立第五中学阶段。1923年,国民党左派人士雷天壮(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被杀害于南宁)到校担任校长之后,共产党员杨柳溪等陆续到校任教,在学生中传播进步思想。许多学生后来成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的重要干部,如陈洪涛、黄治峰、黄松坚、陈可福、阮殿煊、黄永达、陆炳堂、滕德甫、黄绍谦等,都几乎在同一时期毕业于该校。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陈豪人率队到百色转变武装起义时期,多次到该校做报告和演讲,并深入到师生中间宣传革命。百色起义时期,百色县苏维埃政府将学校改名为“广西劳动第一中学”,校长由百色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杨柳溪担任。教学内容几乎保留原来的学科内容,删掉国民党党义课,增加政治理论课、劳动技能课。教师中除个别坚持反动立场的人外,绝大部分留任,红七军和百色县苏维埃政府发给月薪20元。1930年杨柳溪校长率部分师生随红七军北上后,学校又复名广西省立第五中学,现名百色中学,仍在原址上办学。

(2)奉议县田州劳动中学

奉议县田州劳动中学校址位于奉议县田州镇。1929年冬,由田州镇进步知识分子熊孔铎创办,并由其出任校长,系民办劳动中学。在当地苏维埃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办学进展顺利,招收四五十名青年入学,学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办学,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军事、文化和劳动,有时还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乡下进行革命宣传,同农民群众接触,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4.师范讲习所和教师培训班

师范讲习所和教师培训班是创建革命根据地期间我党积极主办并派员参加开办的教师培训场所。

(1)恩隆县师范讲习所

恩隆县师范讲习所校址位于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镇泰丰街。1928年3月,共产党员赵秉寿(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时入党)担任恩隆县师范讲习所所长,李君蔚任总务兼史地教员,以学校为阵地,宣传革命道理,培养革命人才。师范班学生共40人(女10人),增设摩宁补习班,共有学生30人。其间,有一批党员教师和进步教师先后在那里任教,如陈素虚、陈漫远、覃贵超、陆富临等。红七军北上后,该师范讲习所部分师生参加随军行动,学校解散。

(2)奉议县师范讲习所

奉议县师范讲习所校址位于奉议县田州镇。1928年开办。招生一个班,学生45人,教师5人。部分进步师生在校内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新中国开国中将洗恒汉曾是奉议县师范讲习所的学生。

(3)百色县教师短期培训班

1929年冬至1930年1月在百色县开办。由百色县临时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领导和开办。学员50多人,来自县内各中小学教师。开设的课程有:政治理论、中国革命、业务辅导等。红七军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等领导到教师短期培训班进行指导并亲自讲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