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时期教育特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成果

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时期教育特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成果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革命时期左右江地区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右江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开展的平民教育。在右江地区各县,都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关于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具体办学情况,再另节详细阐述。当时,在左右江地区,中共党组织和党员发动群众办了许多农民夜校,开展平民教育,青壮年群众踊跃参加。对于左右江一带的农民运动,左右江地区的党员教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时期教育特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教育史成果

大革命时期左右江地区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右江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开展的平民教育。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时期的教育,具有革命性、平民性、典型性等几个特点。

1.革命性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左右江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是成人教育和干部教育的一种形式。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为适应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形势而创办的,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壮、汉、瑶等各民族团结,为百色起义的胜利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民运动的发展,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觉醒。在农民运动的浪潮中,农民从中得到了的民主科学的洗礼,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新思想。

韦拔群等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是除广州、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以外全国各地办得较早和较好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之一,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誉。

在右江地区各县,都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关于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具体办学情况,再另节详细阐述。

开展农民运动,需要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左右江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为后来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及土地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可以说,没有农民的觉醒,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土地革命的开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起步、高潮和胜利。而农民的觉醒,正与教育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教育的参与,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革命高潮是不可能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关心广大农民的权益;也只有农民的觉醒和参与,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这就是教育功能。

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导的农民运动,其实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它唤醒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第一次让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2.平民性(www.daowen.com)

大革命时期的左右江地区,开始注重平民教育,举办平民夜校,唤起民众的觉醒。平民教育思潮是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有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潮。平民夜校是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之一就是扛起平民教育的大旗,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注意培养革命骨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征途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摸索出的规律。注重平民教育,是当时有效的办法。

当时,在左右江地区,中共党组织和党员发动群众办了许多农民夜校,开展平民教育,青壮年群众踊跃参加。著名的有恩隆县那恒乡平民夜校、奉议县仑圩区平民夜校、龙州县下冻区平民夜校等。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平民教育在左右江地区乡村中得到了广泛地开展,为后来创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平民教育,并向多层次、多元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是来自人民,立足于人民,因而为人民谋利益,开展平民教育,是党的宗旨所在。正是根据地创立前中国共产党做了包括开展农民运动在内部的许多工作,才能推进社会进步。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宣传教育的重点。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体现平民性,是党的宣传教育的特点。

3.典型性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左右江农民运动时期的教育,就是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唤醒民众、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过程。

利用典型推进农民运动开展,这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摸索的途径之一。对于左右江一带的农民运动,左右江地区的党员教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左右江地区早期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中进行。他们在宣传科学、民主与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占领文化教育阵地,灌输革命思想,扩大革命势力,中共党组织在建立农会、建立农军的同时,派了许多党员和革命骨干到学校担任教员。右江地区:恩隆县的滕德甫、滕煊甫在明德小学;韦如山在百谷发动群众拆庙房建起普化小学;滕誉甫、李君蔚等到上法协助办智育小学;赵秉寿在那恒办鸿文小学,还在平马办师范讲习所的摩宁辅习班,专门吸收农村失学青年学习;奉议县李峰到朔乙办朔乙小学,李正儒在仑圩办日新小学,黄治峰在百育办志大小学;思林县阮殿煊、黄永达在思林街上办思林小学;东兰覃联魁在东兰县凤凰权法小学;黄永祺在那马州圩县立第三高级小学;李凤彰与农经祥、韦成篇等在那马县创办江庄补习学社。在左江地区,陈霁到龙州下冻办小学。他们到每一个学校,开始均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对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和进行科学教育,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教育。他们利用学校作为阵地,成立党支部、党小组,发展党员,团结广大教师,联络广大贫苦农民,成立农会,组织和发动群众,积极开展革命宣传,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农民革命武装,争取民主权利,从而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和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其实,这些学校就是一个个阵地,宣传了革命道理,培养了人才,树立了典型,扩大了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