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动物王朝:群捕合作与食肉恐龙的围攻策略

动物王朝:群捕合作与食肉恐龙的围攻策略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食肉恐龙的合作捕猎被推到了更高的水平,它们能够围攻比自己体形更大、单独行动时无法杀死的猎物。这与前面介绍的合作捕猎又不相同,不管是山东的足迹化石,还是金枪鱼或者栗翅鹰,每个个体都有足够的实力单枪匹马杀死猎物,而群捕不是这样。群捕是合作捕猎的最高水平,群体成员密切合作,可以捕猎到单个个体无法杀死的猎物。

动物王朝:群捕合作与食肉恐龙的围攻策略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食肉恐龙的合作捕猎被推到了更高的水平,它们能够围攻比自己体形更大、单独行动时无法杀死的猎物。这与前面介绍的合作捕猎又不相同,不管是山东的足迹化石,还是金枪鱼或者栗翅鹰,每个个体都有足够的实力单枪匹马杀死猎物,而群捕(pack hunting)不是这样。群捕是合作捕猎的最高水平,群体成员密切合作,可以捕猎到单个个体无法杀死的猎物。比如,狼群可以猎杀体形巨大的野牛,但如果只有一匹狼,则可能反过来会被愤怒的野牛驱赶。

恐龙群捕的说法可以追溯到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他在1969年为著名的恐爪龙(Deinonychus)命名,其中的代表是平衡恐爪龙(Deinonychus antirrhopus)。这种恐龙的后足上拥有锋利而显眼的大爪子,可以作为猎杀利器,它们的体长大约3.4米,生活在距今1.08亿~1.1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并且被认为是机敏灵活的掠食者。而这个家伙后来就被《侏罗纪公园》的编剧和导演看中,成了电影里面迅猛龙的原型。不过,剧组犯了一个错误,将这种恐龙和略小的伶盗龙弄混了。

恐爪龙类恐龙很爱惜自己的大爪子,它们在行走的时候会把一根脚趾翘起来,所以会形成很独特的两趾行迹,我们多次遇到过这样的行迹。不过立达还是在其中找到了三趾的爪印,这说明它们在路面不好走的时候也会放下爪子,以便抓牢地面。

奥斯特伦姆显然对他命名的这类恐龙非常自豪,他认为恐爪龙要比其他掠食性的恐龙更社会化。1990年,他还表示,这种恐龙也许会像狼或者鬣狗一样存在着合作行为。而支持他观点的证据,就是恐爪龙最初被发现时的埋藏状态,现在在耶鲁大学皮巴蒂自然历史博物馆仍然原样保存着当时的埋藏状态:四具恐爪龙化石和一具单独的、体形较大的食草性恐龙泰南吐龙(Tenontosaurus)化石埋藏在一起。也许这代表了当时四头恐爪龙合作杀死了这头7.5米的大家伙?

于是,人们想象了这样的场景,一伙饥饿难耐的恐爪龙躲在布满岩石林木的葱郁地段,等待着恰到好处的时机。随后,这头庞大笨重的泰南吐龙出现了,恐爪龙们一齐冲出,将猎物团团围住。紧接着,猎手们从不同角度发动攻击,将脚上锋利的趾甲刺向那个倒霉的家伙。死神很快降临,甚至猎物还在痛苦地扭动和垂死挣扎时,恐爪龙们就开始大饱口福了……

很快,这种围杀大型猎物的行为猜想被推广到了其他掠食恐龙身上,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和恐爪龙形态很相似的肉食恐龙身上。

但是,还是有科学家提出了质疑。布赖恩·罗池(Brian T.Roach)和他的合作伙伴丹尼尔·布瑞克曼(Daniel L.Brinkman)就是其中的代表。(www.daowen.com)

这两个人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太对。虽然群捕可以猎杀到比自己体形大的食物,让每个家伙都吃得饱饱的,但是这种围杀体形很大的动物的情况只发生在哺乳动物中,在和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类中从未发现过。而在鸟类以及爬行动物中,往往是一个猎手单独捕杀了猎物,然后大家一起赶过来分享,比如科莫多巨蜥。即使有多达6只栗翅鹰进行合作围猎,围堵小型猎物,最后也仍由一个猎手在最适合的时机给予致命的一击。因此,在鸟类中猎手数量的增加,只是增大了捕食成功的概率,并没有提高猎物的体积。和鸟类接近的恐龙掠食者真的会围杀比单个猎手所能捕获的更大的猎物吗?其实,食肉恐龙进攻大型食草恐龙也未必一定需要杀死对方,只撕咬下一块肉来就可以果腹吧?

罗池等人决定亲自去看一看那个化石埋藏的场景,结果他们并没有看到埋藏在一起的恐龙化石表现出任何围猎的姿态,它们只是躺在一起罢了。但埋藏在一起并不代表一定是这四个家伙杀死了猎物,相反,完全可以用鸟类和爬行类的行为来解释。于是,一个新的场景版本出现了:

一只泰南吐龙因为某些原因变成了尸体,也许一只恐爪龙幸运地打败了它,也许是别的原因,总之它死了。附近的恐爪龙闻见腥味,赶来分食。这个时候,恐爪龙通过彼此争斗来决定各自的食物分配,那些不够强壮的成年或幼年个体会被驱赶,甚至被杀死,一同吃掉。而四只恐爪龙恰好都是未成年,它们很可能不是猎手,而是在赶来进食时被同类一并杀死的。若真是如此,这与真正的群捕就差得远了,这个景象可能更接近科莫多巨蜥或者秃鹫进食的样子。

在陆地上,哺乳动物和某些昆虫才是群捕的大师。前文提到的狼群捕食北美野牛,以及后面要重点介绍的非洲狮、非洲野犬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蚂蚁也精于此道——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动物类群,在后面的章节,我将专门为您介绍这个神奇的类群。在此之前,我们先来预热一下,说说安氏阿兹特克蚁(Azteca andreae)。阿兹特克是诞生于美洲的一个印第安文明,被生物学家用来给这群美洲雨林地区的蚂蚁命名。这种蚂蚁有一种绝妙的捕食者策略——安氏阿兹特克蚁的工蚁隐藏在植物叶子的背面,并排着靠近叶子的边缘。从上往下看,你很难注意到这些蚂蚁,看起来就是普通的叶子。这对于空中的飞虫来说,真是个大杀招。一旦有飞虫落上去,特别是落在靠近叶子边缘的地方,那些埋伏在叶子背面的蚂蚁就会冲上去,在很短的时间内拖住昆虫。接下来会出现更多的蚂蚁。这些蚂蚁的力气很大,它们甚至能捕获到对它们来说堪称庞然大物的蛾子。如果把它们放大到人类的尺寸,这比远古猎人围捕大象的场面要宏大得多。

雄性绿孔雀开屏,这是很强烈的感情示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