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竹笛艺术研究:二人台风格竹笛曲结构

竹笛艺术研究:二人台风格竹笛曲结构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原则的音乐作品,称为“综合体”。综合体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原则,有并重的,也有主次分明的。虽这部作品也有明确的段落划分,明显的调式调性、情绪、旋律线条的转化,但是其每一段落结构庞杂,主奏、伴奏此起彼伏,所以如把其归为分段体结构则略显牵强,而乐曲中的复杂结构,则形成综合体结构,因综合体曲体结构的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仅此一首,本书不再赘述。

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原则的音乐作品,称为“综合体”。综合体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原则,有并重的,也有主次分明的。

这类作品一般结构比较复杂,篇幅较长,在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中,这一类作品数量较少,就现在搜集的谱例来看,只有一首作品《走西口》,这部作品依据同名二人台戏剧《走西口》的音乐发展改编而来。《走西口》以协奏曲的形式进行呈现,协奏曲最早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发端于16世纪,17世纪后半期发展为器乐体裁,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进行竞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在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的创作中也大胆借鉴了西方协奏曲的形式,创作了二人台风格大型竹笛协奏《走西口》,也是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中唯一的协奏曲体裁作品。

《走西口》是流传于华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脍炙人口的二人台戏曲剧目,描写清朝末年咸丰五年,华北大旱,太原府的佃农太春虽新婚宴尔,却因饥寒交迫,不得不远走口外谋生的悲惨境遇。夫妻被迫分离,临行前妻子万般不舍,谆谆嘱托,依依惜别。同名竹笛协奏曲由南维德、魏稼稔、李镇根据二人台小戏的情节,分四段创作而成,分别为“新婚”“哭别”“相送”“盼望”。(www.daowen.com)

乐曲开头由一句带有悲剧性色彩的“引子”引出,慢起渐快的主题将音乐进行引至艰难的“新婚”段落,竹笛与乐队的竞相演奏营造出欢庆、愉快的场面,描写了新婚夫妇的欢乐与对接下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幸福与欢乐中又带着丝丝辛酸和苦涩。第二段“哭别”吸取了戏曲音乐的板式结构,紧打慢唱,使用F调梆笛高音区的音色,气息急促、音色处理粗糙,配合着乐队强烈的强弱对比和跌宕起伏的旋律进行,充分刻画了玉莲情绪激动、撕心裂肺的呼喊以及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无奈与悲愤,催人落泪。第三段“相送”用低音降B调曲笛进行描述,曲笛细腻、柔和的音色娓娓道来,描述了新婚夫妻分别前的殷殷嘱托、哀婉缠绵、难舍难分的动人场景,令人为之动容、肝肠寸断。“华彩”部分可作为乐曲的连接部,乐队戛然而止,一支竹笛凝练了全曲的精华,新颖别致的音乐语言相继出现,一支竹笛的独白在这里毫无违和感,不单调、不做作,乐队的长时间休止反而给人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别致感觉。散拍子的形式使演奏者的技艺能够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得以完全表达,人物情绪得以大力宣泄。最后一段“盼望”激情饱满,表现夫妻二人在失望甚至绝望之时,仿佛看到一丝希望,他们盼望、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盼望好年景的到来,夫妻能早日得以团聚。

在乐曲段落的设置中,各段落中竹笛与乐队的配合方式有多种组合情况,有竹笛独奏乐队伴奏、竹笛与乐队竞奏、竹笛独白,竹笛与乐队构成复调等。全曲选用D调曲笛、A调梆笛、F调梆笛、降B调曲笛(低音笛)四支不同的笛子,分别为各段的情绪表达所用。虽这部作品也有明确的段落划分,明显的调式调性、情绪、旋律线条的转化,但是其每一段落结构庞杂,主奏、伴奏此起彼伏,所以如把其归为分段体结构则略显牵强,而乐曲中的复杂结构,则形成综合体结构,因综合体曲体结构的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仅此一首,本书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