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竹笛艺术研究:二人台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竹笛艺术研究:二人台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人台音乐改编又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事实上几乎所有由传统二人台主题改编的竹笛作品,都选用新调进行发展。二人台音乐和其改编为竹笛独奏作品的选用调及演奏指法如表所示。

竹笛艺术研究:二人台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这一类作品主要由冯子存先生改编,冯子存的笛子演奏风格是在内蒙古、原察哈尔北部、张家口、宣化等地区的民歌,以及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影响和熏陶下形成的,所以他的作品有鲜明的北派笛曲的特点,他长期为地方戏曲、二人台进行伴奏,积累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素材,这对他之后笛子演奏风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冯子存的演奏将跳跃、急促的吐音、强有力的剁音、夸张的花舌音及滑音等纷繁的演奏技法安排得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北方人民的性格及语言特征。

这类作品在二人台音乐风格的竹笛独奏作品中占多数,其音乐主题能在传统的二人台音乐中找到它的影子,有些作品甚至把二人台音乐作品的原标题直接拿来使用,有的对原标题稍加改动,也有一些作品在进行改编后冠以新的标题。在旋律发展中利用作曲手法进行改编,如扩大节奏、缩小节奏、重复、变奏等,所以这一类作品二人台风格较突出。例如,《喜相逢》是根据二人台同名曲牌改编而成的,《挂红灯》《打金钱》是根据二人台同名小戏音乐改编的,《五梆子》是根据牌子曲《碰梆子》改编的,《黄莺亮翅》是根据牌子曲《大救驾》改编的,这样的作品不胜枚举。二人台音乐改编又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旋律进行复杂化

二人台音乐多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常运用段落重复的手法,填上不同的歌词进行反复演唱,这样的旋律进行比较单一。改编成独立的笛子作品后,将原有的、较单一的二人台音乐作为音乐动机,并采用完全重复、变化重复、对比、引申、扩大、缩小、变奏等手法将原有的音乐段落扩大,从而产生相对复杂的曲体结构,如变奏体、分段体等。

谱例4-1为传统二人台牌子《喜相逢》节选,从谱面可以看出,乐谱标记几乎没有,只是简单地标记出速度、节拍等最基本的音乐形态。在演奏时,给每位演奏的民间艺人足够的发挥空间。

谱例4-1:

谱例4-2为二人台牌子曲《喜相逢》改编的同名竹笛独奏曲,通过谱例可以看出改编为竹笛后,谱面标较详细、复杂。乐曲骨干音与二人牌子曲相同,只是在节奏节拍和演奏法上做了调整。

谱例4-2:

谱例4-2的前三小节就是谱例4-1前四小节的扩大模仿,节拍上将四四拍改为四二拍,节奏上将小附点改为大附点,谱例4-1中前两小节句头完全一样,之后,作者让这个句头只出现了一次并直接接到谱例4-1第二小节最后一个骨干音,并将八分音符改为二分音符,扩大时值,强化骨干音。谱例4-2中第四、五、六小节是谱例4-1中第三、四小节的扩大模仿,并且运用了加花变奏的手法,使两个乐句不完全相同。接下来,谱例4-1中仍然以八分音符、小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但谱例4-2在保证骨干音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了附点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这是缩小模仿的一个典型。

从旋律进行来看,竹笛作品《喜相逢》是二人台音乐《喜相逢》的引申、发展,通过加花变奏等旋律发展手法使音乐更加复杂,除了保持原牌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之外,还进一步突出了活泼、豪放、欢快的情绪。

另外,二人台牌子曲《万年欢》和竹笛独奏曲《万年红》也十分具有代表性(谱例4-3、谱例4-4)。

谱例4-3:

谱例4-4:(www.daowen.com)

谱例4-3节选自《二人台牌子曲选集》,谱例4-4节选自《冯子存笛子曲集》,这是相同的两段旋律,都是24小节,只是在节奏节拍上有一些变化。两段音乐的标题也不一样,二人台牌子曲称为《万年欢》,改编为竹笛独奏曲后更名为《万年红》,标题变化相差不大,还能轻易从中找到彼此的关联。从旋律上来看,二人台牌子曲旋律看起来简单、明了,其实二人台音乐只记录了骨干音旋律,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艺人会进行灵活的加花变奏,为了使音乐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没做谱面标记。笛子作品正好相反,乐谱标记纷繁复杂,运用了特定的竹笛演奏技巧,使作品更趋于专业化、稳定化。

以上就是二人台音乐主题改编为竹笛独奏作品的最好例证,虽然第二个例子中笛子作品的题目稍做改动,但不难分辨其与二人台音乐的关系。

(二)调性对比多样化

由于二人台音乐曲体结构多数较为短小,所以调式进行也较为单一,常用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次之,宫调式最少。其中,商调式、徵调式为汉族民歌常用调式,羽调式为蒙古族民歌常用调式,宫调式则是江南小调常用调式。单一调式的民歌、小调通过发展被“二人台化”,常通过个别几个色彩音的作用给人以调式临时对转的感觉(音阶排列相同的前提下,加入色彩音形成的转调),而新调临时建立,又马上出现原主音回到原调,某种程度上讲,这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转调。

因传统二人台音乐的演奏乐器是“枚”,根据二人台音乐(包括唱腔音乐和牌子曲)的曲调来看,基本上有四个调,即降B调、F调、降E调、C调。在演奏牌子曲时,定调均以“枚”为标准,二人台艺人根据“枚”的吹奏指法,将上述四调分别称为硬四字(F调)、满六字(降B调)、下五眼(降E调)、三眼(C调),使用指法分别是筒音作Mi、筒音作Si、筒音作升Fa和筒音作La,而这四种指法在其他地方剧中除了筒音作La偶然用到之外,其他几种指法很少用到,在众多竹笛创作作品中也很少用到,尤其是筒音作Fa和筒音作Si两种指法。在冯子存改编的众多二人台风格的竹笛作品中,其演奏除了用二人台传统演奏指法外,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大量采用竹笛的常用指法,即筒音作Sol、Do、Re、La四种,筒音作Mi也有所保留,但筒音作Si和筒音作Fa不再采用,以便于旋律的演奏以及情感的抒发。既突出了优美或高亢的旋律特点,将演奏技巧发挥到极致,又不失其风格特征,这正是冯子存将二人台音乐改编为竹笛独奏作品时的独到之处。事实上几乎所有由传统二人台主题改编的竹笛作品,都选用新调进行发展。另外,为丰富音乐主题以及音乐进行的发展,一般在段落间进行转调,用调性转变的手法作为增强、发展音乐的一个重要手段。二人台音乐和其改编为竹笛独奏作品的选用调及演奏指法如表所示(见表4-1)。

表4-1 传统二人台音乐和其改编的竹笛独奏作品调式对比

续 表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传统二人台音乐都是用D调匀孔笛(“枚”)去伴奏或演奏,常用调为F调(硬四字),指法为筒音作Mi;降E调(下五眼)次之,指法为筒音作Fa;较少用的是C调(三眼),指法为筒音作Si;最不常用的为降B调(满六字),指法为筒音作La。这些作品改编为竹笛独奏作品后,在选笛子、选调和指法上都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安排,大部分选用小G调笛子进行演奏,只有一首选用F调笛子。以上所列21首作品中,10首被改为最常用的筒音作Re的指法,5首被改为较常用的筒音作Mi的指法,4首被改为筒音作La的指法,1首用筒音作Sol的指法,1首筒音作Do的指法。筒音作Re是竹笛独奏作品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指法,因为它可以很方便地做一些技巧,如滑音、历音、倚音等。二人台中常用到的是C-A、G-E的快速反复滑音,筒音作2的半孔指法可以很灵活地做到。另外,还有一首作品进行了段落间转调,其采用的是较常用的筒音作La和筒音作Re的指法。

(三)音色对比鲜明化

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结构、密度、材料等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不同的音色给人的感觉也不同。在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的创作中也常运用音色变化来强化音乐形象。

竹笛作为北方“梆子戏”和南方“昆曲”的重要伴奏乐器,有“梆笛”和“曲笛”(也作“昆笛”,是昆曲、江南丝竹、潮州音乐等南方音乐伴奏)之分,这两个名称自元朝戏曲音乐得到高度发展之时就被创立,一直沿用至今。曲笛的管径较大,笛身较长,音色饱满、圆润,是江南丝竹、昆曲重要的伴奏乐器,独奏作品中也常常表达南方的风土人情、地域特征,常用的曲笛有C调曲笛、D调曲笛等。反之,梆笛管径较细,笛身短小,音色清脆、高亢,极具穿透力,是北方各地音乐乐种的重要伴奏乐器,常用的梆笛有A调梆笛、G调梆笛、F调梆笛等。但是,在二人台唱腔的伴奏音乐或二人台牌子曲中,运用的并不是梆笛和曲笛,而是一种特殊的、专门为二人台音乐伴奏的乐器,称作“枚”(也作“梅”),其形制大致与笛子相同,开孔数量也和笛子一样,与笛子唯一的不同是“枚”的6个音孔是均匀排列在笛身上的,而笛子的6个音孔是按照十二平均律进行设计的,所以孔间距有宽有窄,又因每支笛子调性不一,其尺寸及音孔大小、位置都是不一样的。枚只有一种调性,这个调性和D调曲笛是相同的,枚的笛身长度与D调曲笛相似,但是由于指孔大小与孔间距都是一样的,在音色上,中低音区的音色和D调曲笛相似,高音区音色又与F调梆笛相似,这种具有特殊音色的乐器为适应二人台音乐多种音色提供了可能性。枚只能演奏二人台音乐,而竹笛可以演奏南北派传统曲目、创作曲目、现代乐曲,所以将二人台音乐改编为竹笛独奏作品,常常选用其他调性的笛子进行演奏,而非D调曲笛,目的是在音色上与二人台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据对搜集到的谱例进行比对,只有《走西口》这首二人台风格的竹笛作品在主题中用D调曲笛演奏(后在段落间多次更换笛子,进行转调,形成音色对比),其余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都没有用D调曲笛演奏的例子。通过对曲谱的整理研究发现,冯子存先生所改编或创作的二人台风格竹笛作品,大多选用G调梆笛进行演奏(只有一首选用F调梆笛),通过指法的转变可演奏C调、D调、降B调、F调、G调,虽然选用了不同的指法、调性,但是用同一支笛子演奏,音色保持统一,高亢清脆的G调曲笛与音色华丽的D调枚形成音色上巨大的反差,使这一类竹笛独奏曲具有了较统一的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