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第一章详细阐述了二人台形成与发展的时间线和时间点的变化内容。枚在二人台形成初期就在伴奏中起到了主旋律的作用,四胡和三弦分别起衬托与节奏性演奏的作用。该阶段由于二人台半职业和职业的艺术团体逐渐增多,在演唱、化妆、伴奏等方面都有改善。伴奏乐器方面逐渐加入民族和西洋管弦乐的乐件,壮大伴奏声部和编制,二人台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融演唱、道白、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本书第一章详细阐述了二人台形成与发展的时间线和时间点的变化内容。明末清初产生了二人台雏形,即小曲坐唱。二人台形成的初期,演唱方式简单,演唱内容言简意赅,伴奏旋律质朴无华。通常在逢年过节、丰收喜庆、婚事丧事时群众自发坐唱。伴奏乐器数量少,枚、四胡、三弦是主要的伴奏乐器。枚在二人台形成初期就在伴奏中起到了主旋律的作用,四胡和三弦分别起衬托与节奏性演奏的作用。19世纪末小曲坐唱逐渐吸收汉族秧歌和高跷的较原始舞蹈动作和简单化妆方式,开始走场表演,形成了以汉族民歌占主体的状况,艺术表现手段不断应用蒙古民歌,向第二个阶段玩艺儿时期过渡。光绪初年,也就是1880年前后,蒙古业余艺人首先在托克托河口镇将蒙古曲儿,即小曲坐唱改为演唱形式。辛亥革命以后,那些半职业的玩艺儿演唱者为了谋求生存,开始组成演出团体和玩艺儿班子。在伴奏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以笛、四胡、扬琴为主的三大件,有时加打击乐器四块瓦。该阶段由于二人台半职业和职业的艺术团体逐渐增多,在演唱、化妆、伴奏等方面都有改善。伴奏乐器枚也逐渐被笛所替代。由于枚的指孔间距均等,演奏出来的音准要靠吹奏演员的口风和气息掌握,难度较大,慢慢使用调竹笛来代替枚的演奏。调竹笛和枚的音色、风格相似,演奏出来的音准较好,使用更便捷。
新中国成立后,二人台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伴奏乐器方面逐渐加入民族和西洋管弦乐的乐件,壮大伴奏声部和编制,二人台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融演唱、道白、音乐、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在伴奏乐器中,南派北派不同调式的曲笛和梆笛也成为旋律性伴奏的主要乐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竹笛艺术研究:以竹笛在二人台中的应用为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