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竹笛艺术与南派竹笛艺术一样,也是以单旋律为主体的艺术,以线性艺术见长。北派竹笛曲的创作、改编及演奏也都根植于北方民族民间音乐之上,具有高亢明亮、热情奔放和辽阔悠扬的旋律美。
北方民族民间音乐是北派竹笛艺术创作的源泉,在北派各种不同风格的笛曲中我们都能见到民族民间音乐的身影。冯子存先生创作改编的《喜相逢》《万年红》《五桃子》《挂红灯》等传统二人台风格竹笛独奏曲的旋律素材,都来源于同名戏曲曲牌或剧目。李镇先生创作的笛子协奏曲《走西口》也是参照二人台戏曲剧目《走西口》的音乐,改编创作而成的。
北方民族民间音乐是北派竹笛艺术创作的根基,所以北派竹笛艺术同样具有北方民族民间音乐的歌唱性特点。北方的二人台、梆子戏、碗碗腔、秦腔等属于板腔体、曲牌体戏曲音乐,具有声腔化的特点。信天游及蒙古族民歌等音调优美,结构完整,极具抒情性,所以运用到笛曲中就自然有了“歌唱性”的特点,而这种“歌唱性”的特点也反映出了北派笛曲风格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二人台音乐是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是蒙、汉民间音乐和文化交流的产物。因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的演唱方式,所以叫二人台,又称“二人班”。唱腔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山野风味,风格粗犷豪放、朴实纯真。在北派竹笛艺术中有大量笛曲都是取材于这种戏曲音乐的。冯子存先生也曾说过,演奏一首二人台风格的笛曲要先唱会再去吹奏,只有唱会了才能吹好,也才能更恰当地展现这种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歌唱性对于北派竹笛演奏艺术的重要性。例如,冯子存先生改编创作的《万年红》,就是由二人台曲牌《万年红》改编而成的。这首乐曲中有很多的装饰音,所以在唱谱时,也一定要将装饰音带入再唱,通过这样的唱谱,细细品味由“滑音”“垛音”等装饰音模仿出的声腔化语言,才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二人台戏曲音乐的韵味。
长安笛派的风格受陕西省民间音乐的影响较大,包括陕北民间音乐、关中民间音乐、陕南民间音乐。其中,陕北风格的民间音乐最具代表性,陕北地区属于高原地区,山地起伏大,气候干燥,所以这一地区的信天游的风格就具有节奏自由、旋律起伏大、风格豪迈朴实、婉转悠扬的特点,这种民歌形式在长安笛派笛曲中也有大量的运用。在笛曲中,常将这种风格的音调运用到散板或自由的段落中。例如,高明先生的《陕北好》、马迪先生的《赶牲灵》、张延武先生的《欢腾的延河》等竹笛独奏曲也都采用了陕北民间信天游乐曲调作为音乐创作素材。除了信天游之外,长安笛派的笛曲也采用了一些陕北小调民歌作为创作素材。
通过唱谱,用极具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了《绣荷包》这首民歌亲切纯朴的韵味。除此之外,还有詹永明先生和杨春林共同谱曲的竹笛协奏曲《兰花花》也是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创作的,其在保留原民歌音调的同时运用现代作曲手法予以加工升华,使陕北民间音乐风格得到了更为高层次的展现。(www.daowen.com)
除此之外,关中地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这一地区的民间音乐多具有婉转悠扬、深情纯朴的特点,在笛曲中也都得到了巧妙地发展运用,如詹永明先生和杨春林共同谱曲的竹笛协奏曲《兰花花》中就通过“掌揉音”这一独特的演奏技巧形象地模仿了“碗碗腔”的声腔化语言,展示了长安笛派独特的风格性。曾永清先生的《秦川情》中融合了多种民间音乐素材,通过“指揉音”“滑音”等装饰音技巧,使秦腔、碗碗腔、郿鄂调、哭腔等声腔艺术在这首笛曲中都得到了形象的展现。
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生活中艺术氛围浓厚,居住的地方常被人称作“歌的海洋,舞的天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资源,而这种文化艺术背景也为蒙古族风格笛曲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旋律灵感。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也叫“乌日汀都”,是蒙古族民歌中一种独特的抒情性民歌体裁,具有节奏缓慢自由、旋律悠扬、气息绵长、意境迁阔的特点,在草原笛派的笛曲中多用在自由的散板中,如简广易先生的《牧民新歌》引子乐段、李镇先生的《鄂尔多斯的春天》自由的乐段、《草原的思念》引子乐段,都是以长调风格的旋律发展的。
在长调艺术中,有一种叫“努古拉”的声腔表现形式,是长调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声腔语言,在笛曲中,也有对这种声腔语言的模仿,以此来更好地表现长调艺术的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北方草原地域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草原上地域辽阔,蒙古族民众过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生活,他们生来就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坏境下生活自然也就产生了这种旋律悠扬、意境辽阔的音乐风格。
短调,也叫“宝古尼都”,与长调(“乌日汀都”)相对而言,更具有歌唱性。由于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地域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化有着一定的差异,鄂尔多斯地处内蒙古西南部的高原地区,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与晋陕宁毗邻,所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是一种融合黄河汉文化与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的民歌艺术形式,具有热情奔放、极富动感的特点,旋律中多见切分型节奏、大跨度音程跳进(四度、五度、八度、超八度),如简广易先生的《牧民新歌》、李镇先生的《鄂尔多斯的春天》都是受到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音调的启发而创作的。科尔沁草原地处内蒙古的东部,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历史悠久,所以科尔沁民歌音调要比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的风格要含蓄暗淡些,具有古朴苍凉的特点,如由冯晓泉创作的《科尔沁草原》就是受到科尔沁草原民歌音调的启发而创作的。乌拉特蒙古族生活在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中西部,地域广阔,拥有灿烂的河套文化,所以乌拉特蒙古族民歌具有曲调舒缓、旋律起伏较小、情感真挚朴实的特点,王丹红创作的竹笛协奏曲《远方的家园》的旋律原型就是乌拉特蒙古族民歌《天鹅》运用现代作曲手法改编而成。
综上所述,北派竹笛艺术的旋律美具有极强的歌唱性特点,并且因其地域的差异性,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格特征,使北派竹笛艺术的旋律美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除此之外,北派竹笛艺术的旋律美与南派竹笛艺术的旋律美一样,是具有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的艺术,它的总体特征都符合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中听觉适宜性、统一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因此北派竹笛艺术具有可歌唱性强,风格多样性,旋律抒情、明快、动听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