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派竹笛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二人台应用研究

北派竹笛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二人台应用研究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冯子存冯子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是北派竹笛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冯子存的竹笛演奏艺术具有“死谱活奏”的特点。(二)刘管乐刘管乐先生是北派竹笛艺术的另一位典型代表。他的竹笛演奏风格、演奏技巧为北派竹笛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派竹笛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二人台应用研究

(一)冯子存

冯子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是北派竹笛艺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1904年,冯子存先生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东井集镇西堰头村,受家中二哥的影响开始学习竹笛,基于从小家中贫困,冯子存先生年仅10岁就开始到外地卖艺求生。由于冯子存先生早年的人生经历,他对内蒙古察哈尔北部地区、张宣地区的民歌以及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都非常熟悉,他在其撰写的《笛子吹奏的基本技术和技法》一文中谈到:“我的笛子是在内蒙古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吹歌会)与戏曲音乐(二人台、咳咳腔、陕西梆子等)的直接影响下学成的,所以在演奏上除了具有北方笛子的一般特点外,又自然地体现了内蒙古一带山区人民的性格和语言上的特征。由于我长期参加过地方戏曲的伴奏,深知戏曲中生动细致的表情需要与语言紧密地结合,这促使我在笛子演奏技巧上也有了发展,一些技巧吹奏技术也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创新与运用。”

冯子存先生所创作的《喜相逢》《放风掌》《五梆子》《挂红灯》《万年红》等竹笛独奏乐曲都取材于这些地区的民间音乐,二人台音乐居多,并以二人台的形式来演奏,鲜明地突出了北方音乐的风格和特色。北方人性格中的热情、豪放、直爽这些特点在冯子存的作品中被表现得琳漓尽致。

冯子存的竹笛演奏艺术具有“死谱活奏”的特点。同一首乐曲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吹奏出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这也源于他早期的艺术经历,在戏曲伴奏时往往没有固定的乐谱,而要根据现场演奏者的情绪即兴创作,自由加花变奏,但只有这样的演奏方式,才能将具有民间音乐风格的乐曲生动灵活地表现出来,从而也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艺术主张,为北派竹笛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冯子存先生任中央歌舞团独奏演员,这是冯子存先生竹笛艺术的巅峰时期,生活、艺术环境的巨大改变为竹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道路。这一时期的冯子存先生创作了大量由民间音乐改编的竹笛独奏乐曲,现谱面有记载的就将近40余首,为竹笛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冯子存先生推动了中国竹笛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一个质的飞跃,首开北派竹笛之先河,在竹笛艺术的演奏技巧、笛曲创作、竹笛教学以及将民间音乐转化成民族器乐语言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刘管乐

刘管乐先生是北派竹笛艺术的另一位典型代表。1918年1月24日,刘管乐先生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自小家境贫寒,经历坎坷。安国县是河北著名的“吹歌之乡”,音乐氛围浓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刘管乐先生从小就对音乐怀有强烈的兴趣,尤其是民族吹管器乐。天资聪颖的刘管乐10岁学吹笛,一年后便能熟练演奏大量昆曲曲目。新中国成立后,刘管乐先生进入河北艺术学校学习,1951年任天津歌舞剧院竹笛、管子唢呐演奏员。从1953年开始,刘管乐先生一直从事笛子事业,并得以与竹笛朝夕相伴。

刘管乐先生的竹笛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演奏极具艺术表现力,音色高亢、明亮、饱满,演奏干净、洒脱、朴实,能够形象地表现出北方人的热情泼辣、直爽乐观的性格特征。在表演时强调“集中力度”吹奏,这也是刘管乐先生在演奏艺术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www.daowen.com)

刘管乐先生创作的竹笛音乐作品题材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大多收录在《笛子独奏曲曲集》和《刘管乐笛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这两部作品专辑中。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是《荫中鸟》和《卖菜》,音乐生动、活泼、风趣、灵动,是北方竹笛艺术作品中的精品,受到广大竹笛爱好者的喜爱。

刘管乐先生的竹笛艺术是在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的,其在创作上的辛勤劳作为竹笛艺术曲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竹笛演奏风格、演奏技巧为北派竹笛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王铁锤

王铁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竹笛、箫演奏家,也是北派竹笛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与冯子存先生、刘管乐先生等演奏家共同奠定了北派竹笛艺术审美追求、艺术风格、演奏技巧的根基。1932年,王铁锤先生出生于河北省著名的晋中吹歌之地——定县(今定州市)子位村。王家祖辈六代都是民族管乐器的吹奏能手,在浓郁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下,王铁锤先生7岁时便接受了父亲的吹歌音乐启蒙,10岁开始登台演奏,这样的经历也为其后来从事笛子演奏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王铁锤先生进入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学习,他的竹笛艺术学习也由民间走向了更为专业化的氛围。各方面都表现得突出、优异的王铁锤先生不久便被调入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乐队工作,多次随文工团赴国外演出,并获得多项独奏、重奏的奖项,这一时期的他已经成为民族音乐界一颗活跃的新星。1952年王铁锤调入中央歌舞团民族乐队工作,此后他不仅继续在中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还先后出访印度、瑞士、巴西、智利、乌拉圭、阿根廷、日本英国、伊拉克、美国、坦桑尼亚等国,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共20余个国家,不仅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更是将中国古典音乐的种子散播到世界各地。1960年王铁锤先生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竹笛演奏首席,同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并继续随团演出访问,拥有了丰富的演出经历。

丰富的演出经历背后,是王铁锤先生对竹笛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他将对河北吹歌的深厚情感融入到了他所创作的笛曲中,如《庆丰收》《摘棉花》《荷花赞》《洞房赞》《长城抒怀》等竹笛乐曲,都是具有浓郁的河北吹歌风格的竹笛独奏乐曲。

王铁锤先生的演奏音色圆润饱满,技巧娴熟,感情充沛。作为一位北派竹笛艺术大师,王铁锤先生的演奏立足北派,扎根河北吹歌音乐,在汲取北方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同时又积极学习和借鉴了南方的优秀音乐元素,在弘扬和发展传统音乐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笛子演奏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