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认同与激励: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公平原则

高校教师认同与激励: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公平原则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关心人们的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人们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认为有两种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动机,一个是外部因素或称保健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或称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即工作富有成就感、领导重视、工作上的责任感等,这种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动机有很大的作用,能直接激励人的积极性。(四)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也是激励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高校教师认同与激励: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公平原则

(一)物质利益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关心人们的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人们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要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和满足。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是这方面的论证。他认为有两种因素影响人的行为动机,一个是外部因素或称保健因素,另一个是内部因素或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即工作富有成就感、领导重视、工作上的责任感等,这种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动机有很大的作用,能直接激励人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师这一高知识阶层,他们更注重名誉和精神上的满足,精神鼓励也是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二)适度性原则

古有“中庸之道”,《论语》有曰“过犹不及”。需要满足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分配要与劳动成果相适应,奖励适度,才能服众,也才能收到激励效果。奖励要与贡献相适应,眼前利益要与长远利益相适应。把握好需要的尺度,不能脱离实际。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即获得,产生不了内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也产生不了积极性。在利益驱动上,既要保证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才能保持人们当前的积极性,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产生动力。

(三)时效性原则(www.daowen.com)

奖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效果。时效性原则,一是注意激励的时间性,在一个合意行为发生后就应立即给予强化,“强化”和“合意行为”之间的间隔越短,强化效果就越好;二是注意奖励频率,奖励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削弱激励效果。奖励的时机和奖励频率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一般情况,对于十分复杂、难度较大的任务,奖励频率宜低;对于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奖励频率应高一些;对于目标任务不明确,需长期方可见效的工作,奖励频率宜低;对于目标任务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奖励频率应高一些;在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差、工作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奖励频率应高一些;在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好,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单位,奖励频率应低一些。

(四)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也是激励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公平理论。许多研究证明,当个人认为自己的待遇是不公平的,产生不公平感,就会表现出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这就要求在给予分配和奖励过程中尽量把握公平性。每位职工都是用主观的判断来看待是否公平的,他们既关注奖励的绝对值,又关注奖励的相对值,在比较中理解是否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