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二是微电子技术,三是网络技术。
1.从通信技术到计算机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起步较早,萌芽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美国的莫尔斯发明了电报,成为通信技术的开山鼻祖。然后,到20世纪下半叶初期,美国人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程控交换机,随着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和推广,通信技术开始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再后来,人类成功开拓了卫星通信技术领域,进一步拓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到了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设备,意味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问世。虽然这部名为ENIAC的计算机有着庞大而笨重的外形和居高不下的功率能耗,但是随着计算机集成电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容量、运算速度以及数据处理能力都在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功能也从最初的单一计算功能演变为数字处理、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处理功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从晶体管到以集成电路
微电子技术始于晶体管的问世:人类于1948年发明了第一个晶体管,又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短短十年时间,便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微电子技术革命。微电子技术能够将日益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集成在一个小小的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发展,使计算机系统的能耗越来越低。微电子技术促进集成电路的发展,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同时让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所能集成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而集成电路的整体价格却保持不变或者下降,从而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3.网络技术
美国于1969年成功建成了ARPANET网络,它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建的计算机网络,这也是今天互联网的前身。到了1986年,美国又成功建成了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并于1991年促成互联网进入商业应用领域,从而使互联网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重大影响。随后,网络技术经历了从网络传真到网络电话,从网络冲浪到网络购物等一系列的变革,为个人和企业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带动了一大批互联网新兴服务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重点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1.智能化
工业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入的主导方向,以智能制造为标签的各种软硬件应用将为各行各业的各类产品带来换代式的飞跃,成为拉动行业产值的主要方向。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基于位置的应用模式的成熟和推广,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环境治理、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有机融合。
2.通信技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通信传输向高速、大容量、长距离发展,光纤传输的激光波长从1.3微米发展到1.55微米,并得到普遍应用。波分复用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应用阶段,光放大器代替了光电转换中继器,相干光通信、光孤子通信取得重大进展。5G无线网络和基于无线数据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电子商务、社区交流、信息传播、知识共享、远程教育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成为了经济活动中最具发展创新活力的引擎。
3.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能够自动检测信息并传输的设备一般称之为传感器。传感技术的作用是仿真人类感觉器官的功能,扩展信息系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包括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获取信息靠各类传感器,包括检测物理量(如重量、压力、长度、温度、速度、障碍等)、化学量(烟雾、污染、颜色等)或生物量(声音、指纹、心跳、体温等)的传感器。
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以及基于这些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的交互方式时刻都在传送着难以计量的巨大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从根本上看都是由各式各样的传感器产生并输入到庞大的数据通信网络中的,传感与交互技术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的来源和处理的效率。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的智能传感器;传感器与交互控制技术结合,广泛地应用于水情监测、精细农业、远程医疗等领域;传感器与无线通信、互联网的结合,使得物联网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4.移动智能终端
随着四核甚至八核并行移动处理器、Flash-Rom等核心配件的发展及其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的信息处理能力与传统个人电脑相比已不相上下;移动5G技术、WiFi等无线数据通信方式的全面普及,使手机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能力也越来越高,智能手机完全具备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处理能力。
目前,除了基本通话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网络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并行处理操作系统外,手机集成了麦克风、摄像头、陀螺仪、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指纹识别以及用于定位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模块,这些传感器为手机感受位移、旋转等运动状态,进行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确定自身位置信息提供了硬件支持。而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使得手机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和综合判断。在数据交换方面,手机可作为TCP/IP终端节点通过WiFi、5G接入本地的互联网,还可以通过红外传输和蓝牙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们通信、文档管理、社交、学习、出行、娱乐、医疗保健、金融支付等领域便捷、高效的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