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底的成都,天朗气清,透过玻璃天窗,阳光洒向小院里的每一株植物。内堂,数百幅玻璃木框装裱的植物标本挂满墙面,进门的每个人都被吸引:枯叶、枝丫、树皮、种子、鸟窝、石头、蜗牛壳……全是大自然中平常的东西,用心组合在一起,居然无比好看。
熊坤和张哲剑尤其喜爱阳光灿烂的日子,熊坤把会见客人的桌台特意安排在向阳的墙角,张哲剑则把正在绘制的画板挪到落地窗旁。
与自然极尽可能地亲近,是熊坤和张哲剑的快乐,他们用植物标本、植物绘画和植物盆栽,把“大自然”装裱起来,变成触手可及的美好。
8年来,他们把春天“收藏”起来,制作的植物标本不断流向全国各地。
两个少年的“伯牙绝弦”
黑框眼镜、T恤衫、牛仔裤,同是“85后”的熊坤和张哲剑,依然是学生气质,再配上大围裙,两个男人更加和善可亲。
“可以叫我小熊,叫他小哲。”熊坤竹清松瘦的外形,言语彬彬有礼又不失大方利落。平日里,张哲剑总愿意把说话的时间留给熊坤,他觉得这是伙伴更擅长的。
重庆人小熊和来自四川西昌的小哲,拥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自然。重庆山多,小哲的家乡是大凉山,也是山多。”
18岁时,两个热爱画画的少年有了交集。那一年,备战高考的小熊和小哲立志要考进艺术类高校,在艺考集训班时相识,很快成为朋友。
第二年应考时,小哲遇到了意外,与两人约定好一起去读的大学失之交臂。“打击很大,已经买好书本准备复读了。”回想那次失利,小哲仍有心结没解开。相比之下,小熊可以毫无遗憾,他比录取线高出近100分。
要和小哲分道扬镳?人生路上知音难求,在升学和伙伴之间,小熊偏向后者。那一刻,小熊并没有想起伯牙绝弦的故事,但已经暗下俞伯牙摔琴时的决心——放弃更好的机会,和小哲去录取分数低一点的大学。
小哲是坚决不同意的,小熊拿出了软磨硬泡的功夫,一边劝说开解小哲,一边哄父母。最后,双方竟然妥协了,小熊和小哲到了成都某所艺术院校,就读展示设计专业。
和大部分学子一样,他们度过了四年中规中矩的大学生活,加入毕业求职大军中。小哲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会展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辞职了:“看着硕大的办公室里,电脑一排排的样子,我觉得特别压抑。”15天后,在某奢侈品门店上班的小熊也辞职了:“那是我上班的第16天。”
《昆虫记》里得来“荒石公园”
辞职后,小哲和小熊第一次坐下来静静思考,他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不能抛弃艺术创作。”两个钟情艺术的小伙子很坚定。随后,他们找到了一个能发挥艺术创作的工作,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某文创店,专门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这是一个能养活人的工作,也能提供给两人动脑动手的机会,“时间久了以后发现,我们还是不适合这份工作”。
不断寻找和尝试的过程中,小哲时刻保持审视的态度:“我觉得做旅游纪念品,应该对目的地的历史文化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可是我们欠缺这类知识。”小哲意识到,他们不善于做旅游文创产品,更重要的是,提不起兴趣,骨子里亲近的依然是和自然有关的东西。
他们又一次离开了。
转机在2010年夏天到来。那时,两个小伙子和大学老师合开的一家旅游商品店营业小半年,虽然能保证收入,但生活依旧如前,没有获得感的糟糕情绪几乎快吞噬两人。
小哲和小熊再一次停下来思考:“就是把门关了,坐在一起讨论,一起聊,有点冥思苦想的味道。”
一番苦想后,他们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原来就是萦绕在身边,不时带来惊喜和美妙的“自然”——小店门口发芽的青草,客人赞叹店里的植物标本装饰品,把小区里的落叶和甲虫装进衣兜……
2010年8月,属于小哲和小熊的小店诞生了,面积不足20平方米,全是自己动手装点:收集种子做成陈列墙,捡树叶做成门帘之类,处处表达与自然的关联。
“快看那只黄斑蜂,它正剥下开有黄花的矢车菊的网状叶梗,推集成一个大绒球,准备带回去储藏蜜和卵。那儿还有一群切叶蜂,它们的腹部带着黑的、白的或者红的花粉刷,打算到邻近的小树丛中,把叶子切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蜜和卵。这一群穿着黑色丝绒衣的家伙是谁?原来是砂泥蜂,它们负责混合水泥与铺制沙石的工作,荒石园里很容易在石头上发现它们的工具……”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中,记录着无数美好的小惊喜,它们发生在荒石园的小院里。(www.daowen.com)
偶然读到《昆虫记》时,小熊和小哲欣喜地发现,法布尔的荒石园正是他们想要的天地,书中主人公的小确幸与他们时常从大自然中获取快乐如出一辙。在属于他们自己的这个空间里,不止有小哲和小熊的快乐,也希望让人发现各种和自然相关的小惊喜。
打造理想生活的“3.0版”
制作植物标本,从压扁压平的纸制品,到自然风干成景装裱,再到拼装组合入画;植物绘画,讲究用各种绘画形式,呈现大自然的美;另外还有植物盆栽,也成为小哲和小熊传递大自然讯息的方式。
他们觉得稀松平常的事,到了外人眼里却非常有意思,越来越多人到店里去,皆因喜欢那片天地,也有很多人盯上了原本只做展示功能的植物标本。
小哲和小熊对自然的喜爱,以及由此传达出的“自然讯号”,得到热烈响应。然而,门庭若市的经营彻底打乱了与自然有关的创作:“规定关门时间是晚上9点,但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在上个店两年完成了6幅画,在这里甚至大半年没机会提笔。”小哲觉得不对劲,自己好像真成厨师了。
“想把店关了。”2014年10月,小哲突然向小熊开口,“你觉得现在的生活,和上班有什么区别呢?是我们当初想要的吗?”小哲的话点醒了小熊,两人再一次陷入思考。
很快,他们又有了一致的想法。“我们要创造和设计与自然有关的,有意思的事情,慢慢却被认作咖啡馆了。”小哲觉得要改变,“找一个空间开阔,有一个院子的地方,养护植物并展示我们创造的东西。”
就这样,小哲和小熊果断关闭了小店,打造理想生活的“3.0版”,彻底回归创作。
抢了奶奶的八角香料
数百平方米的墙面,有延展不到头的植物标本,还有随处可见的植物绘画作品,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置物架上,搁满各式收纳箱、木盒、玻璃瓶,无数种植物的叶片、花朵、枝丫,还有动物标本、树皮、石头,充斥整个房屋,偌大的空间还略显拥挤。
小哲靠窗伏案,正忙着创作一幅点画,模特是各种植物的种子。细节只能以毫厘计。不远处是对着电脑目不转睛的小熊,左手边的案台上,一本《植物学拉丁文》翻过近一半,还有叠放的植物标本画框静静等着他。
不愿意当老板,他们乐于做手艺人,把自己沉浸在与自然有关的世界里,涂涂画画,粘粘贴贴,一刻不停闲。
货架上再常见不过的自然之物,到了他们手中,全部成了叹为观止的美丽作品。从不预设场景,也不画草图,从第一个植物放下去开始,各种标本画就在随机创作中产生,“植物有着它们自己的逻辑和节奏”。
来人常常赞叹画框里植物标本的美丽,认真再看看小熊标注的各种植物名字时,不禁唏嘘:“原来是它!”
“都是身边随处可得的东西,比如小院里种的植物,小区里的植物,走在路上捡的落叶、枝丫都是素材,最远的则是我们从老家带来的。”哪怕是做菜用的香料,到了小哲手里,都是不可错失的好东西。
一天,奶奶从市场买回了烧肉用的八角香料,路过的小哲像看到宝一样夺了去。“可能很少人会注意到,八角的籽儿特别亮,特别好看。”后来,这瓶八角香料一直被用作植物标本画的素材。
还有来自菜市场的更多东西被小哲“抢”走,妈妈买来煮粥的小米,摆在摊位上的水果等。不久前,他们创作的“水果市集”画,灵感正是菜市场,一个在他们眼里承载最亲切和自然生活方式的地方。后来,“水果市集”画广受欢迎,每天都有人打听柠檬集市、树莓集市、蜜瓜集市和蓝莓集市系列贺卡或明信片的推出进度。
有个外地姑娘曾在成都上学,离开之前专门送来一罐种子;店里的伙伴在上班路上,会随手捡起树叶带来;最近,家中亲戚刚给小熊准备了一箱落叶。有人告诉他们:“偶尔不如意的时候,想到这个城市里还有你们在默默做着喜欢的事情,就觉得动力满满。”
小熊和小哲乐意别人在“荒石公园”中看到,永不放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有怎样的收获。“我们愿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愿不愿意投入你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与喜欢有关系的,才会有相互滋养的过程。”
(本文原载于2018年4月2日《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