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都皮影戏:美丽而哀愁的风物志

成都皮影戏:美丽而哀愁的风物志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岁那年,周军第一次感受到了皮影戏与自己的关联。皮影在街上、茶园、庙会、会馆、戏院演出,一些人家中,长者或小孩儿生日,也会邀请皮影戏班去表演,皮影戏是老成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拾皮影 三个月没有一场演出周军一开始不是以此为业的。每年,有几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经过这十几平方米的摊位,成都皮影艺术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和认可。

成都皮影戏:美丽而哀愁的风物志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周军知道皮影戏的时候,已属“楼塌”,“朱楼宾客盈门”的胜景,留在父亲过去的故事里。

变迁的时代,流逝的光影,谁还要在昏黄的灯光下,看那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听那锣鼓敲击中的一声川剧腔调?

成都市武侯区老马路2号,一个老旧院落,周军的工作室是小时候的卧室,20世纪80年代的房子,没有客厅,进门的地方逼仄,桌子上堆着刻好的皮影,木盒子里是手指长短的刀具。

他坐在椅子上,双手拨动长签,雕刻的小人立即动了起来,栩栩如生,“我祖父就是皮影戏艺人,我们家兄弟三人,我和二哥都是做皮影的。”

周军雕刻的皮影 受访者供图

祖传三代 兄弟二人都是皮影艺人

电影《妖猫传》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盛唐时代,人们在追忆、缅怀、寻找、感慨和怅惘。

在周军的心中,也有一个皮影的“盛唐时代”,在没有电视电影的年代,皮影戏的演出流光溢彩、宾客盈门。

11岁那年,周军第一次感受到了皮影戏与自己的关联。父亲给兄弟们一个很老旧的大箱子。打开一看,是整整一箱子的皮影。“这是家中祖传下来的手艺。”父亲说。

晚清时,周军的祖父是一位皮影戏艺人,曾经走街串巷表演皮影。祖父把手艺传给了父亲,再传到了周军兄弟这里。那些皮影,用纯牛皮,一点一点手工制皮、雕刻,然后着色,周军着迷,哥哥周伟也着迷。

晚清,是皮影发展的全盛时期。成都戏班众多,以“瑞霓班”“九成班”最著名。提影能手唐麻子和唱旦角的咕噜、浣花仙,还有唱生角的毛良辰、刘润生等,大名鼎鼎,声震四方

当时,成都人“午看木肘肘(木偶),晚看皮灯影儿”。皮影在街上、茶园、庙会、会馆、戏院演出,一些人家中,长者或小孩儿生日,也会邀请皮影戏班去表演,皮影戏是老成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概是受祖父这箱皮影的影响,周家兄弟二人最终都成了皮影戏艺人。自小喜爱画画书法,对色彩敏感的周伟,在2004年锦里开街后,带着皮影摊子入驻,成为成都向世界展示皮影魅力的窗口,向各地的游客演绎皮影戏。

周军和哥哥周伟并不满足于祖传的技艺,他们相继拜在西安、华阴阆中和成都木偶皮影剧团的艺术大师门下学习。兜兜转转,周军走上了皮影之路,成为成都皮影市级非遗传承人。

重拾皮影 三个月没有一场演出

周军一开始不是以此为业的。

11岁时,他和哥哥开始学习皮影戏,陆陆续续地学。“自己喜欢,只当是个兴趣,也没法养活自己。”

1998年时,他进了成都最大的一家动画公司,画动画片,主要任务是画线条。人物、景致,有线条的地方,他就要画。

“看过动画电影《梁祝》吗?刘若英唱的主题曲,就是我们公司画的。”周军说。公司有活干时就干活,没活干时就学习皮影戏的制作和演出。那时的中国动画市场,主要业务都是外包,没什么原创。2010年,公司倒闭了,他彻底失业了。

还能做什么呢,试试皮影戏吧。那时,他已经跟着哥哥在艺术大师门下学了很多东西,制作和表演都没什么问题。第一个正式演出的戏目,是三国故事《关羽斩蔡阳》,一个举办学术会议的单位邀请的,在一个酒店的大会议室里演出。

音乐响起,平日所练种种蹦入脑海,双手自然翻覆,平息了所有的紧张和不安。结束以后,他才发现,会议室的门口挤满了酒店的工作人员。“拿了500块酬劳,当时很兴奋,觉得能靠演出挣钱了。”

皮影表演的收入不稳定,刚开始,周军的演出业务基本是哥哥介绍的。最困难的时候,曾经3个月没有一场演出。

在四川皮影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北王皮影赫赫有名,“王灯影”第七代传承人王彪、王舫兄弟的祖父王文坤,曾于1988年6月带着家庭皮影艺术团前往奥地利参加世界艺术节,在“音乐之都”进行20多天的演出,一时名动维也纳

2004年,王彪、王舫带着班子在人民公园演出,周军那时候跟着他们学习。“生意很清淡,很贫苦。”后来,兄弟两人回了阆中,给周军留下了《关羽斩蔡阳》《桃山救母》两出戏。(www.daowen.com)

出国交流 把非遗文化带出去

情况是随着演出增多而逐渐好转的,这其中有着深刻的时代原因,自上而下对传统艺术的探索和保护,自下而上对民间文化的哀叹和驻足。

在锦里,周军的哥哥周伟经营着皮影铺子,人们可以观赏、购买成都皮影,也可以欣赏到成都皮影的表演。每年,有几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经过这十几平方米的摊位,成都皮影艺术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和认可。

周军的商业演出、皮影制作展示开始越来越多,他经常演出的剧目《关羽斩蔡阳》《桃山救母》《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都是具有川西风格的传统皮影戏,唱腔以川剧为主,还有些特技,比如可以表现战场上将敌将斩首的特技;也有新编儿童皮影戏,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皮影变脸》,属于创新剧目,在传统的皮影制作工艺上,将皮影表演与川剧变脸融合。

成都“周皮影”的名气大了,除了成都及周边地区,“周皮影”的演出走出了四川,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海南、贵州、重庆等地都留下身影。

2011年,周军被评为“优秀民间艺人”,2012年荣获“蜀人蜀艺民间技艺大赛金奖”,2013年被评为“成都皮影市级传承人”。

他时常跟着文化交流团出国交流。2017年底,四川省非遗中心组织团队去蒙古,其中包括剪纸、糖画、竹编年画、变脸、皮影等,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交流,他们在蒙古的首都乌兰巴托前后待了7天。

他也在学校幼儿园、商场演出,最多的时候一天表演8场戏,“感觉手都要断了”。

文化浸染 在小学教皮影课程

皮影还是那个皮影,创新也有,但有些东西还是变了。

现在的表演,他一个人和一个U盘可以完成。曾经的皮影戏班需要六七个人,如今唱的部分和乐器演奏的部分,都交给了音频。

“为了降低成本,也为了演出方便。”周军说,一场商业演出,一个人的班子只需要六七百元,而五六个人的班子则要几千元,人家不愿意出这个钱,那就没有市场,艺人们要怎么活下去?

他还在一家小学上皮影课程,教孩子们皮影知识,表演皮影。他尝试带着孩子将课本里的故事通过皮影戏表现出来,让几个孩子共同完成表演,除了传统的三国故事、西游故事,也将诗歌通过皮影配乐来表现。

“有人跟你学习吗?”问到这个问题时,他很快回答:“有,很多人都很喜欢。”

“有人学习如何制作吗?在课堂上孩子会学习怎么制作吗?”他沉默了几秒,摇了摇头。

做一幅皮影是一件相当细致的精细活,而且工序非常复杂,多达20多道,每一步难度特别大,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现在的孩子都很金贵,万一受伤了怎么办?”年幼时,他和哥哥一起学做皮影,手上曾是一道又一道的口子,现在,这似乎是一件困难的事。

“现在表演皮影,比起以前的年代,可以养活你们了吗?”

“可以了。”他坦率地回答。

周军说,对这门艺术的坚持,除了幼年时的熏陶,还有血液里对这门流传千年的传统技艺的喜欢、热爱和责任感。

大概,也有人生的诸多逼迫、抉择。或许,大师们本就大多出自市井里,也受到生活的诸多裹挟。

推开工作室的窗户,楼下院子有一树桃花含苞模样,并未绽放,但在阳光下还是明艳艳的。

(本文原载于2018年1月22日《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记者:谢燃岸、罗田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