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针:
1.济梯、木以登天聪洞
余乃复①下至寺中,负梯破莽②,率僮逾别坞,直抵圆洞之下,梯而登③;不及,则斫木横嵌夹石间,践木以升;复不及④,则以绳引梯悬石隙之树,梯穷济以木⑤,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⑥,则引绳揉树⑦,遂入圆洞中,呼仲昭相望而语。复如法蹑长洞而下,已日中矣。《游雁宕山日记后》第75页
注释:①余:我。乃:于是。复:再次。②句意:背着梯穿过草莽。③架梯上登。梯,活用为动词“架梯”。④复不及:还是够不着。⑤句意:上到梯子尽头,再攀木而上。⑥俱穷:都用尽了。⑦句意:就用绳索使树枝弯曲。揉,使之弯曲。
点评:霞客与仲昭一起登天聪洞。峭壁之下,不能攀登。只能借助于梯子与树、木。先架梯,再砍木,再用绳引梯,这样“梯穷济以木,木穷济以梯,梯木俱穷”这句顶针兼回环,把霞客想尽一切办法攀登天聪洞时的艰难全都概括了。
2.垂藤下绝涧
崖间多修藤①垂蔓,各采而携之②。当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履处③,辄垂藤下④。如是⑤西越石冈者五重,降升不止数里,始下临绝涧,即小龙湫上游也。《游雁宕山日记后》第80页
注释:①修藤:长长的藤条。②采而携之:采摘下来带在身边。③句意:当遇到石壁陡峭处,连树都不能生长。(有树的地方)树木利用尽了,连脚也无可登踩之处。当,当遇到。④辄垂藤下:就用藤条当绳子垂下。(人顺藤而下)⑤如是:像这样。
点评:攀登的路上,时常会出现各种困难。像以上情况,“石削不受树,树尽不受履”(顶针手法),怎么继续前行呢?霞客早有准备:用山里的长藤当绳用,终于下到绝涧,探明了小龙湫之水的上游。
3.觅夫觅车
余笑而度之①,盖其意欲余书一领②,虚收所留诸物也③。时日色已暮,与先闻其自语云④:“汝谓⑤我谋死僧,我恨不谋汝耳⑥。”余忆其言,恐甚⑦,遂从其意⑧,以虚领畀之⑨,只得⑩戒衣、册叶,乃得抱骸归。……
十八日 早起则阴雨霏霏,街衢湿透。余持伞觅夫⑪,夫之前约者已不肯行。出沙堤觅车,车又不复得,乃还寓⑫。《粤西游日记四》第533页
注释:①余:我。度之:揣摩那人的心思。②句意:他想要我写一张拿到物件的领条。③句意:具文证明他收留的静闻的遗物。④句意:在这之前听他自言自语地说。⑤汝谓:你说。汝,你。⑥恨不谋汝耳:后悔没能害死你呢。恨,遗憾。⑦余忆其言,甚恐:想起他的话,我很恐惧。⑧句意:就按他的意思办。⑨以虚领畀之:就写了领条给他。畀,给。⑩只得:只得到。⑪余持伞觅夫:我在雨中撑着伞寻找挑夫。⑫乃还寓:无奈仍回到住处。
点评:为索要静闻师傅的遗物、遗骸(静闻生前请求霞客把他的遗骨带往鸡足山),霞客差点也被人暗算。早起在雨中寻觅担夫,不得;寻觅牛车,也不得。两处顶针,“余持伞觅夫,夫之前约者已不肯行”,“出沙堤觅车,车又不复得”,霞客焦虑、焦急的心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这是霞客在旅途中为了完成静闻遗愿,又一次遇到的人为设置困难的恐怖情景。
4.倒空之险
下里余,路穷菁密,倾崖倒坎①,欹仄蒙翳,下嵌莫测②。乃攀枝横跌,跌一重复更一枝,幸枝稠菁密,不知倒空之险③,如是一里,如蹈碧海④,茫无崖际。《滇游日记七》第900页
注释:①句意:下山无路,野草浓密。山崖倾削,山石突出。②欹:倾斜。仄:狭窄。句意:坡陡斜倾,杂草遮蔽,下面凹陷,深不可测。③句意:于是就攀着树枝,横向下跌,跌过一重再攀一枝,幸亏树枝杂草稠密,也没有去考虑腾空翻跌的危险。更,换。④如是:像这样。蹈:踩踏。碧海:比喻碧绿的树叶无边无际,像绿色的海洋。(www.daowen.com)
点评:人们常说“上山易,下山难”。而这儿的山路更难走,崖壁陡峭,荆棘野藤密布,根本就无路可走,只能攀着枝条腾空翻滚着往下溜。顶针句,“乃攀枝横跌,跌一重复更一枝”,在整个旅途中,像这样艰难的下山,霞客已习以为常,不足为怪了。
反问:
1.辰山隐谜
拂读①诗叙,始知是山②之即为辰山。又得辰山之不待外索③,更奇甚④。前得屏风岩于近山之指示⑤,又得中隐山于时登之模拟⑥,若此山近人皆以为非⑦,既登莫知其是⑧,而数百年之遗迹,独耿然示我也⑨。其孰提醒而孰嘿导之耶⑩?《粤西游日记一》318、319页
注释:①拂读:将浮尘擦净后读上面的字。②始知是山:才知道这山。③不待外索:不让外来的人搜寻。索,搜寻,寻找。④更奇甚:更加感到奇怪。⑤指示:提醒,示意。⑥模拟:模仿。⑦若:假如。皆以为非:都以为这山不是辰山。⑧既登莫知其是:已经登上这山却不知它是什么山。⑨独耿然示我也:唯独清楚地向我显示。⑩句意:这是在提醒呢,还是默默地引导我啊?嘿,通默。默默地,暗中。
点评:看来在霞客来到辰山之前,还未曾有人清楚这座山的山名,霞客是读了崖壁上的诗序才知道的。当时他非常地欣喜,于是有了这句反问句:“其孰提醒而嘿导之耶?”这其实正说明霞客的博学多才,也证明了他考证山水的细致与认真。
2.关心国是
初①,莫彝为黎彝所蹙②,朝廷为封黎存莫之说③。黎犹未服,当道谕之曰④:“昔⑤莫遵朝命,以一马江栖黎⑥,黎独不可以高平栖莫乎⑦?”黎乃语塞⑧,莫得以存,今乃横行。中国诸土司,不畏国宪,而取重外彝,渐其可长乎⑨!当道亦有时差官往语莫酋者,彼则厚赂之,回报云:“彼以仇⑩,无关中国事。”岂踞地不吐,狎主齐盟,尚云与中国无与乎⑪?《粤西游日记三》479页
注释:①初:当初。②蹙(音促):紧迫。句意:莫彝被黎彝逼迫。③句意:朝廷打算封阻黎彝,保存莫彝。④当道谕之曰:当权的人(指旧政府)告白说。昔:过去。⑥以一马江栖黎:允许黎彝在一马江一带生存。栖,栖息,生活。⑦句意:难道黎彝就独自可以不让莫彝在高平一带生存吗?⑧黎乃语塞:黎彝无话可说。⑨渐其可长乎:这种风气可以让它滋长吗?⑩(音讧):内斗。彼以仇讧:他们因有仇而内斗(这是使者受贿后向政府反馈的信息)。⑪句意:难道强占土地不让,玩弄欺骗政府与之勾结,还说此事与中国没有关系吗?
点评:两句反问均为国家大事。其一,“渐其可长乎!”是针对土司的横行不法、争权夺利、目无国宪的行为而指出,认为此风不可滋长。其二,针对官差行为提出的质问。官员受政府差遣,前往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实情,因受贿而大事轻报,愚弄、欺骗政府,把占据国土说成土司内斗,不关中国事。对此,霞客质问,土司占地不让,你与他们勾结愚弄政府,还说这事与中国无关?
这充分体现了徐霞客不仅热爱自然,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能明辨是非、热爱中华、关心边陲安定的爱国志士。
3.乞静闻遗物
余市香烛诸物,趋①崇善(寺名),而宝檀、云白二僧欲瓜分静闻所遗经衣,私商于梁(店主姓)店,为互相推委计,谓余必得梁来乃可②。而梁故坚③不肯来,余再三苦求之,往返数四,而三恶互推互委,此不肯来,彼不肯去。及余坐促④,彼复私会不休⑤。余不识其展转作奸,是何意故⑥?然无可奈何。惟日夜恳之⑦,而彼反以诟言交詈焉⑧。《粤西游日记四》531页
注释:①趋:赶往。②谓余:对我。必得梁来乃可:必须要姓梁的来了才行。③而梁故坚:可是姓梁的故意坚持不来。④及余坐促:等我为着这事专门催促。坐,由于、为着。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⑤句意:他们又暗地不停地商量。⑥句意:我就是不懂得他们在来回地故意刁难,那又是什么意思呢?⑦句意:只能日夜不停地恳求他们。⑧句意:可是他们反用恶语轮流着在那里辱骂。焉,兼词,在那里。诟(音垢),侮辱。詈(音利),骂。
点评:为了静闻,霞客真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这一语段中反映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场面。宝檀、白云二僧想瓜分静闻遗物,引入店主姓梁的,三人诡计多端,互相推诿,霞客无可奈何,日夜恳求,反被辱骂。霞客心里明白,但又不能明说,就用反问句“余不识其展转作奸,是何意故”,表达出他们故意展转作奸的不良用心。
从对待静闻一事上,霞客做到了仁至义尽。病中,静心照顾;病故,按照静闻遗言,将其遗物、遗骸背往鸡足山妥善安葬。霞客的侠义之心,深受人们赞颂。
说明:本书引文主要依据《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