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极目瑯山岩:徐霞客游记中的奇岩景观

极目瑯山岩:徐霞客游记中的奇岩景观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瑯山岩在州北半里,其形正如独秀。……洞外景色也是让人迷恋,虽东北有巨峰障目,不能远眺,但坐在第三门之上,岩上的“倒树”、远处的“环流”“平畴”及“乱岫”,尽收眼底。六字对偶句“洵中天之一柱,兼凌虚之八窗”突出了山岩的高峻,岩洞的缥缈。

极目瑯山岩:徐霞客游记中的奇岩景观

瑯山岩在州北半里,其形正如独秀。……由东麓攀危梯数百级,入其东门,其门豁然高敞。……北面峦岚溪翠,远近悉揽。……其前正与州东北巨峰为对,若屏之当前,西南不能眺一州烟火,东南不能挹三曲塍流①,而不知其下乃通行之峡也。……透隘门而西,则西辟为堂,光明四溢,以西门最高而敞也。堂左南旋成龛,有片石平庋为榻,有悬石下卷为拓托②,皆天成器具也。……透窍以出,始俯门下层崖叠穴,危若累棋,浮如飞鹢③。

盖已出西望第三门之上,而中门在其下矣。坐其上,倒树外垂,环流下涌④,平畴乱岫,延纳重重⑤,断壑斜晖,凭临无限⑥,三门中较为最畅矣。夫此一山,圆如卓锥⑦,而其上则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堂皇曲室,夹榭飞甍,靡所不备⑧。徙倚即殊方,宛转频易向⑨,和风四交,蒸郁不到⑩,洵中天之一柱,兼凌虚之八窗⑪,栖真之最为缥缈,而最近人间者也⑫。《粤西游日记三》第506、507页

注释:①烟火:借代民居。挹:舀。三曲塍(音成)流:借代水流。塍:田埂。②庋(音轨):搁放器物的木板或架子。悬石:崖壁上突出悬空的石头。下卷:向下翻卷。拓:扩展、舒展。托:翻转向上承受物体。句意:有片状的石板像平展的木板像床榻,有悬空的石头向下翻卷、舒展可用来放置物件。③危:高。飞鹢: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句意:将从上往下看到的层层山岩,重重洞穴比作高高层叠的棋子和展翅的水鸟。④倒树:树根在上,树梢向下。环流:水流环绕。⑤平畴(音愁):田地。乱岫:山石错综。延纳重重:绵延不断。⑥斜晖:斜照的阳光。凭临:登临高处远望。无限:风光不见尽头。⑦卓锥:像锥子一样直立高耸。卓,高而直。⑧榭:搭建在台上的房屋。甍(音盟):屋脊。靡所:无所。“靡所不备”即样样都有。⑨徙倚(音洗以):徘徊。殊方:所处就不同。宛转:辗转。频易向:多次改变方向。句意:在这里徘徊辗转,移步换景,方向也跟着改变。⑩和风四交:和风从四面交汇。蒸郁不到:如在蒸笼中吹不进去。郁,郁闷,不得发泄。⑪洵:诚然。兼:同时具备或涉及几个方面。凌虚:高空。八窗:喻多窍。⑫栖真:停留,居住。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句意:若能在这里栖身的确很是隐秘,而又最接近人间的地方了。(www.daowen.com)

点评:瑯山岩洞因其山高,所处地方也高,从山的东面须攀历数百石级才能进入。其特点是“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四面都能进出,所以洞内除“侧堰曲房”及狭隘处之外,他处则“光明四溢”。洞外景色也是让人迷恋,虽东北有巨峰障目,不能远眺,但坐在第三门之上,岩上的“倒树”、远处的“环流”“平畴”及“乱岫”,尽收眼底。六字对偶句“洵中天之一柱,兼凌虚之八窗”突出了山岩的高峻,岩洞的缥缈。其他四字对偶,如“危若累棋,浮如飞鹢”(此句由两个比喻句构成),五字对偶,如“徙依即殊方,宛转频易向”,九字对偶句“西南不能眺一州烟火,东南不能挹三曲塍流”,以及明喻“若屏之当前”,山体“圆如卓锥”,暗喻“四面成门,堂皇曲室,夹榭飞甍”的联合使用,使文句更加多姿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