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讨论一维行波的性质,波高可写为
ζ(x,t)=Aejk(x-ct)
其中,c表示单位时间波传播的距离,称为相速度,且有c=λωf,f为频率。定义相函数φ=k(x-ct),沿着φ=const的直线,波高处处相等,于是得到,即波数是相函数的空间导数。而,即相速度是相函数的时间导数与空间导数之比。
物理耗散现象是指波幅A因阻尼作用而衰减的现象,而弥散现象是指波的相速度c随波数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深水波的相速度为。长波λω大,波数k小,相速度c就大,传播快。反之,短波的相速度小,传播慢,这种波就称为弥散波,或称色散波。例如,浅水波的相速度为(h为平均水面的高度),相速与波数无关,称为非弥散波。为了弄清数值耗散和色散效应的本质,下面以三个模型方程为例,讨论物理耗散与弥散现象。
1.无耗散和弥散的模型
ut+aux=0 (1.9.1)
设方程的解可由傅里叶级数表示为
则波数为k的波分量可写为
uk=Akejk(x-at)
这一波分量是满足对流方程的,考虑经过了Δt时间后,其解可写成
uk(x,t+Δt)=Akejk[x-a(t+Δt)]
定义放大因子
放大因子的模|r|=1,说明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Δt时间波幅值没有衰减。放大因子的辐角Δφ=-kaΔt,表明传播了Δt时间后,同一位置处波的相位迟后为Δφ。它是相函数的差,即Δφ=φ(x,t+Δt)-φ(x,t)。而相速度,相速度与波数无关,没有色散现象。故对流方程式(1.9.1)描述了无衰减,无弥散的物理现象。
2.有耗散的模型
ut+aux=ν2uxx+ν4ux(4) (1.9.2)
中ν2与ν4分别称为二阶和四阶耗散系数。利用参数变易法,令解的一个波分量为
uk=Ak(t)ejk(x-at)
把波分量解代入方程式(1.9.2),可得
于是,得
由此可知相速度c=a为常数,但幅值Ak(t)随时间而衰减。方程式(1.9.2)描述了有物理耗散而无色散的波运动。
若只考虑二阶耗散系数,则波分量为
经过Δt时刻后,有
放大系数为
放大系数的模
放大系数的辐角
Δφ=-kaΔt(www.daowen.com)
相速度
可见,有二阶耗散的方程描述了有物理耗散的波动,耗散系数引起波幅的衰减,但相速度不发生改变,放大系数辐角也与方程式(1.9.1)的相同。
3.有弥散的模型
ut+aux=ε3ux(3)+ε5ux(5) (1.9.3)
中ε3与ε5分别称为三阶和五阶弥散系数,可取正或负值。
令
uk=Ak(t)ejk(x-at)
代入方程式(1.9.3),可得
于是,得
波分量的幅值不随时间变化,而相速度c=a+ε3k2-ε5k4是波数k的函数。方程式(1.9.3)描述了有弥散的波动。
若只考虑三阶色散,则解分量可写成
经过Δt时刻后,有
放大系数为
放大系数的模
|r|=1
放大系数的辐角
Δφ=-kaΔt-k3ε3Δt
相速度
可见,三阶色散作用下波幅没有衰减,但相速度是波数的函数,当ε3>0时,相速度增加,波传播加快。与前两种模型相比,放大系数的辐角也增加了一项,这说明在同一位置x,经过Δt时间后的相位滞后比无色散的波要大。
定义总动能
定义总动量
假定|x|→∞时,u,ux,uxx,…分别趋于零,考虑上面三种模型方程动能和动量的守恒关系。
积分方程式(1.9.1),得
故。将方程式(1.9.1)的两端同乘以u,然后积分,可得。可见,无耗散和色散的运动,其动能和动量是守恒的。同样,仅有弥散时波动的动能和动量也是守恒的。对有耗散的方程式(1.9.2),经过同样的推导可得
这表明有耗散作用时总动量守恒,而总动能是不断衰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